近日,在位於巴中經開區的巴中科技館,一隻“活潑”的機器狗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靈活移動,精準避障。在這座建築面積約5000于平方米的場館內,工作人員正對120余套互動設備進行最後調試。作為科普陣地,這裡將為市民打造一個專業性與趣味性兼具的沉浸式科學探索空間。

巴中科技館 供圖 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科技館裏的“巴中敘事”:當生態之樹邂逅巴山巨匠
一走進場館,標誌性展項“科技之樹”便映入眼簾。它以巴中市樹——巴山水青岡為設計原型,通過高清LED組合異形螢幕搭建而成。光影流轉間,既還原了水青岡偉岸挺拔的形態,也將科技感與地域生態深度融合。
“為什麼叫科技之樹?”隱藏在“科技之樹”的數智人介紹道:“因為取形于水青岡的古老珍稀、偉岸挺拔、分佈廣泛,與巴人文化厚重、性格堅韌和智勇堅定、排難創新精神相契合。”

“科技之樹” 供圖 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站在樹前,由“樹榦”與“枝葉”構成的動態畫面,不僅直觀呼應“生態之道·科學領航”的主題,更無聲講述著巴中的綠色生態故事。它不只是一件藝術裝置,更像串聯起整個科技館的“視覺錨點”,讓參觀者入館便能感受到“科技為筆、生態為墨”的展覽基調。
視線後移,“科技之樹”後方的挑空區同樣暗藏巧思:立體圖文展板結合輕互動螢幕,系統展示數學、物理、化學等七大基礎學科的核心知識與發展脈絡。
如果説“科技之樹”是從“生態”維度開啟科普之旅,那麼展館二樓入口處的“巴山巨匠展示墻”,則從“人”的維度詮釋巴中的科學精神。
動態信息屏上清晰陳列著吳偉仁、韓傑才、宋永華等院士的生平與科研成就:巴中籍的吳偉仁院士帶領團隊推進“嫦娥探月”“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韓傑才院士在複合材料領域的研究,為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每一位“巨匠”的故事都將“科學”與“家鄉”緊密相連,既讓市民看到從巴中走出的科技棟樑,也以榜樣的力量激發著參觀者對科學探索的嚮往。
從“科技之樹”的生態敘事,到“巴山巨匠展示墻”的精神傳承,場館設計緊扣“生態之道·科學領航”的主題,讓科技館的“地域味”與“科學味”相得益彰,為市民的深度探秘埋下伏筆。

工作人員調試互動設備 供圖 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五大展廳分層探秘:從基礎科學到星空夢想的跨越
場館內設五大常設展廳,按“基礎探索—前沿科技—生態實踐—宇宙想像”的邏輯分層佈局,滿足不同群體的探索需求。
位於一樓左側的“科學探秘”展廳通過滑輪組、拼齒輪、趣味轉盤等互動展項,讓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可觸摸”。
在空氣環展位前,按下按鈕便可看到:進氣口周邊的水形成環狀渦流緩緩上升,且體積逐漸增大。工作人員講解道,這是伯努利原理的體現,流動的水壓強低,周邊靜水會補充進來,形成穩定渦流,讓市民輕鬆讀懂物理的奇妙。
與序廳相望的“科創未來”展廳,則通過冰球競技、文創刻繪等前沿展項,拉近科技與生活的距離。

“魔方機器人” 供圖 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在“魔方機器人”展區,參觀者將打亂的魔方放回卡座,長按“啟動”按鈕,機械臂便會快速轉動,幾十秒內即可復原,螢幕還會實時顯示用時。觀眾可親手挑戰,與機器人比拼速度,直觀感受機械控制的精準與迅捷。
二樓則聚焦“生態”與“星空”兩大主題。左側“綠水青山”展廳的21件展項用科技手段呈現巴中生態成果:觸摸“巴中生態地圖”,光霧山、諾水河的植被覆蓋與水質數據一目了然;操作“生態循環模擬器”可觀察巴山水青岡、獼猴等本地物種的生態依存關係,讓“兩山”理念在互動中深入人心。

巴中科技館展區 供圖 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右側“妙趣星球”展廳,從地球自然萬象延伸至宇宙探索,不僅設有氣象、地質模擬展項,更融入巴中本地的天文文化:圖文展板講述宋代巴中人張思訓觀星、改良渾天儀的故事;互動螢幕則可模擬吳偉仁院士團隊的“嫦娥探月”場景,激勵孩子們接續家鄉的“星空夢想”。
此外,場館配備的4D影院和展教空間也將成為科普體驗的重要補充。未來,這裡將播放各類科普定制影片,結合座椅震動、吹風等特效,讓參觀者在沉浸式觀影中深化對“生態與科技”主題的理解。
據了解,巴中科技館是集科普教育、科技展覽、科技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性科技館。它不僅將成為全市青少年的科普“第二課堂”,也是展示巴中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併為科技企業和科研人員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臺。(文 曾洲 袁崎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