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鄉女兒偶羅石龍:從打工妹到“金蠶娘” 她在樂至種下“民族團結的春天”
2025-11-06 15:13: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在資陽市樂至縣龍門鎮金馬村的冬日桑園裏,一名身著彝族傳統服飾的女子俯身輕撫桑枝,像對待孩子般溫柔。陽光穿過薄霧,灑在她彩色的裙擺上,也照亮圍攏在她身邊的一張張期待的臉龐。

  她是偶羅石龍——從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走出的女兒,如今已成為樂至鄉親們心中最信賴的“自家人”,更憑藉在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中的突出貢獻,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偶羅石龍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供圖 樂至縣融媒體中心

  從上海車間到蜀中桑園:一名彝家女兒的破繭成蝶

  多年前,偶羅石龍和丈夫放下上海的打工生活,回到丈夫的家鄉樂至這片陌生的土地。創業路上,父母的不解、資金的匱乏、經驗的空白像一座座大山橫亙眼前。但這個彝家女兒骨子裏流淌著不服輸的血液。

  “只要肯幹,日子總能過好。”這句樸素的信念,支撐著她從零開始。

  2018年,她從養蠶起步,像小學生般虛心求教,一點點摸索出適合當地的蠶桑技術。養雞失敗,但她從不言棄。更難得的是,她待人實誠——承諾的土地流轉費、工錢,再難也從不拖欠。

  這份金子般的誠信換來鄉親們金子般的信任。

  如今,她的桑園從最初的幾十畝擴展到代管村上200多畝集體桑園,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涌動著希望。200多名村民在這裡增收,近70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那個曾經的“打工妹”如今已破繭成蝶,成為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金蠶娘”。

偶羅石龍和村民在打理蠶房 供圖 樂至縣融媒體中心

  生態豬場裏的詩意棲居:讓生命自由生長

  在桑蠶産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偶羅石龍又開啟新的創業詩篇——生態豬場。

  “我是高山出來的人,喜歡自由自在的感覺,所以也讓豬享受自由。”這句充滿詩意的話成了她獨特的養殖哲學。

  在她的豬場,豬群在自然中自由覓食、快樂生長。這種“訂單式、認養式”的生態養殖不僅讓豬肉品質更加鮮美,更讓豬場每年收穫50余萬元的回報。

  從蠶房到豬場,産業版圖在擴大,但她的初心從未改變:“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她的基地已成為鄉親們學習技術的“田間學校”,十里八鄉的農戶紛紛前來取經,已有幾戶人家學成後開啟屬於自己的養殖事業。

偶羅石龍在豬場工作 供圖 樂至縣融媒體中心

  敞開的大門:民族團結最美的樣子

  在偶羅石龍的蠶桑基地,大門始終向所有人敞開,特別是困難群眾和少數民族同胞。

  白族姐妹字燦珍在基地工作多年,動情地説:“她手把手教我技術,一點沒把我當外人。”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在這裡務工的少數民族群眾共同的心聲。

  團結互助的精神流淌在生活的每個細節:工人家屬突發重病,偶羅石龍放下手中活計,親自送醫;夏日持續乾旱,她打開自家魚塘水閘,灌溉鄉親稻田,寧願自家魚塘受損;誰家孩子需要接送,哪位老人需要幫忙,她總是及時伸出溫暖的手。

  作為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偶羅石龍提出的建議都關乎民生冷暖:如何盤活荒地、如何打響“樂至桑蠶”品牌……

  “産業興旺了,鄉親們的日子才能紅火。”偶羅石龍不僅這樣説,更用行動在踐行。

偶羅石龍和村民一起查看桑枝修剪情況 供圖 樂至縣融媒體中心

  坨坨肉裏品真情:石榴籽緊抱的溫暖

  儘管已在樂至紮根多年,偶羅石龍依然保持著彝家的傳統。每次娘家人來訪,總會帶上她最愛的坨坨肉,而她總會叫上鄉親們一起分享。

  一塊塊坨坨肉串起的是跨越民族的情誼,一碗碗桿桿酒斟滿的是攜手同行的承諾。

  偶羅石龍的故事不只是一個農村婦女的奮鬥史詩,更是一曲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在樂至這片熱土,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深刻內涵。

  如今,偶羅石龍的産業越做越大,但根始終深紮在這片土地:“我會繼續當好這個帶頭人,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也會繼續為鄉親們發聲,為女性發聲。”

  這份責任如桑樹紮根大地,如蠶絲綿延不斷。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偶羅石龍用愛與堅持織就一幅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追夢的錦繡畫卷。(文 陳欣 姚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