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場“雙11”電商大戰能讓四川安岳的檸檬企業嚴陣以待;如今,同樣的時節,生産線上忙碌的卻是發往海外的一箱箱檸檬。從國內電商“紅海”搏殺到外貿“藍海”揚帆,安岳檸檬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産業變革。
走進四川檸之戀果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人們麻利地將金黃飽滿的檸檬裝入印有英文標識的包裝箱。廠區外,等待裝貨發往菲律賓的冷鏈卡車排成長龍。公司總經理胡學冬感慨:“以前‘雙11’,我們搞電商全力備戰,現在生産線為國外訂單滿負荷運轉。”
作為四川省首個年出口額突破億元的新鮮水果,安岳檸檬的銷售格局悄然生變——曾經風生水起的國內電商悄然退潮,連接國際市場的“出海”通道日益寬廣。
現象:
“雙11”靜悄悄 “黃金果”奔赴新航道
11月9日,距“雙11”僅剩兩天,四川檸之戀果業有限公司的電商辦公室內卻格外安靜。電腦上的諮詢信息偶爾彈出後,就再沒有了消息,辦公區只見零星幾名員工在處理訂單。
“幾年前的‘雙11’,我們提前一個月備貨,臨時雇20個人打包都忙不過來。現在,平臺流量成本高,産地收購價也高,利潤空間所剩無幾。”胡學冬坦言,行情波動大,不敢接長週期訂單,擔心履約虧損。這名曾經將單一檸檬産品做到天貓水果類前十,日發貨量達數萬單的電商老兵,如今已將業務重心大部分轉移至線下和外貿,僅保留10%的電商代發業務。
與電商辦公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胡學冬不停響起的電話鈴聲和絡繹不絕的來訪客商。“最近到了收購期,一天最少都要接待2-3波收購商。”胡學冬表示,這些客戶中有來自俄羅斯、東南亞等地的海外採購商,也有來自新疆、河南等地的國內經銷商。“談一筆就是幾十萬元的業務,比做電商消耗的量更大,而且客源更穩定。”
同樣的故事也在安岳其他的檸檬企業上演。“2018年、2019年是電商盈利高峰,那會兒,我們的年收入可達300萬元。”四川外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志強介紹道,由於利潤持續減少、公司經營入不敷出,遂于2023年全面停止自營電商業務,全力轉向外貿出口。
數據印證著這一趨勢。胡學冬的公司自2025年9月以來已收購400多萬斤檸檬,目前已銷售約300萬斤,其中電商渠道僅售出兩三萬斤,佔比不足1%。
而在外貿端,四川外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志強給出了更宏觀的圖景:“預計2025年出口量可達1000萬斤,自9月起,每週穩定發貨2個到3個集裝箱。這些檸檬將銷往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尼等十多個國家。”
探因:
價格內卷與出海機遇 産業格局重構的因勢選擇
安岳檸檬的銷售主渠道從國內電商向全球外貿的轉變,並非偶然,而是國內電商“紅海”的生存壓力與國際市場“藍海”的發展機遇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來自國內電商領域的多重壓力。“電商平臺興起後,低價傾銷成為常態,檸檬陷入‘越賣越便宜、越便宜越無利’的惡性循環。”安岳縣檸檬産業發展中心負責人田景華回憶道,電商企業比較活躍的時候,安岳檸檬基本上都是“9元9,5斤包郵”的銷售模式。雖然當時一度佔到全縣檸檬銷量的20%-30%,但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也隨之凸顯。
胡學冬算了一筆賬:電商平臺售價從高峰期每個檸檬近5元降至約2元,流量成本也從佔銷售額10%飆升至30%以上,加上包裝、物流等費用,利潤所剩無幾。2014年至2019年,他的公司因電商價格戰虧損超500萬元。
平臺規則更是雪上加霜。“僅退款不退貨”“7天無理由退款”等政策出臺後,使檸檬退貨率一度高達45%,回款週期長、投流費用高,讓許多企業不堪重負。蔣志強補充道:“做電商,一單檸檬利潤從1.5元壓到0.5元,國內貿易商還不斷壓價,工廠始終處於弱勢地位。”
其次,檸檬産品自身的特性與市場變化也放大了電商的困境。田景華指出,檸檬作為低頻消費單品,主要用於泡水,復購率低,不適合電商大規模走量。
與此同時,蜜雪冰城等茶飲頭部企業直接到産地採購,以及社區團購以極低價格銷售次級果品,都進一步擠壓了中小電商的生存空間。胡學冬坦言:“單品售賣模式無法通過其他高利潤商品平衡流量成本,抗風險能力差。”
面對國內困局,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蔣志強回憶轉型初期的艱難:“剛開始做的時候,因客戶跑路損失30多萬元,但對流程熟悉後,外貿的穩定性和利潤凸顯出來。”胡學冬對比了兩種模式:電商發貨以“件”為單位,外貿以“萬斤”為單位;出口優質果單價更高,且回款週期固定。由此,他的公司在轉型6年後利潤提升約50%,近年來未再出現虧損。
在此背景下,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為企業出海賦能。田景華表示,安岳縣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海外展銷會,提供出口備案、外貿行銷、出口退稅等培訓,協助企業對接海外採購商,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展望:
融入全球 打造更具韌性的産業鏈
儘管外貿增長迅猛,安岳檸檬産業仍面臨挑戰。2025年以來,檸檬價格一路走高,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價格系統數據,2025年9月,全國檸檬平均批發價已達14.87元/公斤,較2024年同期7.84元/公斤高出近一倍。這也導致精深加工企業採購困難,全縣的檸檬加工佔比從20%至30%降至10%以下。
然而,危機中蘊藏轉型機遇。田景華指出,未來,檸檬産業的發展方向是“加工+品牌+海外”,持續提升檸檬飲料、凍幹片等高附加值産品比例,拓展歐美高端市場。目前,安岳已有33家精深加工企業,開發出檸檬酒、面膜等200余種産品。
那是否意味著,未來,電商領域再也見不到檸檬的身影?“檸檬電商不會消失,但會走向兩極分化。”田景華預測道,一端是低價走量的次級果品,另一端是高附加值的品牌化産品,中間形態將逐步減少。例如,龍臺鎮的“方老頭”就通過直播帶貨樹立人設,年銷售額穩定在百萬元級別,“檸檬共和國”的氣泡水通過電商年銷數千萬元。
對企業而言,渠道多元化無疑是抵禦風險的關鍵。胡學冬的公司就形成國內線下(60%)、外貿(30%)、電商(10%)的銷售結構,通過快速走貨,降低庫存風險。蔣志強則計劃參與更多國際展會,優化客戶結構。
從“9.9元包郵”的血戰到集裝箱出海的從容,安岳檸檬的轉身不僅是一場銷售渠道的變革,更折射出檸檬融入全球市場的必然性。當電商紅利消退,唯有跳出價格內卷、擁抱更廣闊的産業視野,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錨定價值坐標。(文 陽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