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 巴中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六大亮點
2025-11-12 11:35: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雯涵責編:馮巧鳳

  11月11日,巴中市舉行“決勝‘十四五’ 老區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會上,巴中市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辦公室主任、巴中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佘勇用六個亮點介紹巴中“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null

新聞發佈會現場

  亮點一: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十四五”時期,巴中地區生産總值(GDP)增速從2020年全國20個革命老區第15位上升至2024年第2位;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排全省第8,創近10年來最好位次。

  同時,巴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連續1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1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地方級稅收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亮點二:産業培育構建新格局

  “十四五”期間,巴中區位條件改善,油氣資源豐富,優選確定“5+2+3”現代産業體系,堅定推進生態工業興市、先進製造強市。

  一方面,巴中佈局“産業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先進材料、低空經濟、綠色建材、新型顯示等8條産業鏈納入省級重點産業鏈協同發展範疇,為産業對接省級資源、融入更大市場打開了通道。

  另一方面,巴中攻堅“能源化工”,油氣礦權面積佔全市地域面積的82.5%,頁巖氣儲量1.4萬億立方米,頁巖油資源量25億噸;平昌板廟1#井實現繼1958年川中石油大會戰以來四川盆地石油勘探的歷史性突破,被評為中石油西南地區“功勳井”;通南巴氣田是川東北首個陸相緻密氣、四川盆地又一個千億方大氣田。2025年,曾口—金堂省級化工園區已正式獲批,制氫、提氦等精細化工以及相關設備製造産業將相繼落地,將在未來助力巴中打造千億級能源化工産業集群。

  亮點三:城鄉融合展現新畫卷

  “十四五”期間,巴中系統構建“2+21+63”節會賽事矩陣,光霧山紅葉節、中華龍舟大賽、“羊BA”、“川超”等品牌活動持續“出圈”,讓越來越多人“用欣賞的眼光看巴中”;中國紅葉黃金走廊聯合推介成效顯著,“打飛的賞紅葉”首飛成功,巴中城市美譽度持續提升。

  “十四五”期間,巴中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行動重點城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較2020年提升4.34個百分點,全市實有人口從217.50萬人增長至227.46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9%、6.2%,排全省第3位、第1位;成功獲評國務院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督查激勵市、全省鄉村振興先進市。

  此外,巴中市公路總里程達到271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0公里;公路路網密度達2.2公里/平方公里,在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中排第1位、全省第7位,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更多鄉親“出門就上車、村口取快遞”。

  亮點四:改革開放迸發新動能

  巴中制定禮“遇企業家”“為企辦實事11條”等措施,創新打造“巴商茶間薈”等服務品牌,推動“四上”企業水電氣運等生産要素成本不高於川東北地區平均水準;全省首部涉企服務地方性法規《巴中市優化涉企服務若干規定》于11月1日正式施行;2025年1月至9月,巴中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産億元以上項目數分別增長45.71%、49.32%、54.79%。

  巴中在全省率先對全市礦産、土地、低空、水利、文旅、林業碳匯等21個領域資源開展系統梳理、評估與整合,創新推動資源價值轉化;近期通過國有資産資源盤活實現收益23.1億元;出讓特許經營權道路1220公里,盤活路衍資産21.71億元。

  巴中依託兩個國家級實驗室聯手打造的全國首個國家級科普視聽産業基地——科普大視界,入選2025數智賦能文旅産業發展十大典型案例;同時,離岸孵化中心、雲上大學城、虛擬電廠、“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全面運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4倍,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1.8倍。

  亮點五:綠水青山開啟價值轉化新實踐

  “十四五”期間,巴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功創建四川省首個地級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獲評“中國十大秀美之城”;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森林覆蓋率超63%。

  值得一提的是,巴中率先建立覆蓋全市的GEP核算體系,完成全省首個地級市生態價值量化評估,2023年,全市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達2586.36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700億元;率先開發森林經營碳普惠項目,完成全省首個該類項目備案,讓“空氣”變“財富”成為現實;率先成立“兩山”生態發展公司,組建全省首家以“兩山”理念命名的生態資源資産經營管理平臺,專司生態資源的市場化運營與價值開發。

  亮點六:民生保障實現新突破

  “十四五”期間,巴中實施“城鄉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將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教育方面,巴中創新建設“巴中雲上大學城”,引進76家高校院所優質課程,惠及師生超40萬人;建成智慧教育雲平臺“巴適學”,聯動“蓉易學”“學在金華”等跨區域資源,推動成都七中、重慶南開中學等名校與巴中42所本地學校結對共建。

  醫療健康方面,巴中成功引入四川省人民醫院全面託管市中心醫院,全市基層診療量佔比達67.48%,位居全省第1位,縣域內住院率91.94%、居市州第2位,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家門口看病不再愁。

  公共服務方面,巴中創新開展“社情民意聯繫日”活動,面對面聽民意、解民憂。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96平方米,居全省第7位;“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城區養老覆蓋網越織越密,民生安全網更加牢靠、更有保障。

  當前,巴中正抓緊編制“十五五”規劃,歡迎各界社會人士、各位網民朋友多為巴中出謀劃策、貢獻“金點子”,共同描繪“十五五”美好藍圖。(文/圖 鄧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