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晨霧瀰漫,在宜賓高縣羅場鎮新集村蔬菜種植戶鄒洪的溫室大棚裏,卻早已是一番熱鬧景象。鄒洪和妻子正忙碌著穿梭在翠綠的菜壟間,麻利地採摘成熟的茄子、辣椒,準備趕早運往自家店舖進行零售。
整齊的蔬菜苗床 供圖 高縣融媒體中心
“現在的辣椒能賣7元一斤,錯季節蔬菜價格高,還更受歡迎。”鄒洪直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眼裏滿是笑意。他家的十幾畝蔬菜大棚,全靠夫妻倆打理,父母則幫著看店賣菜、照看孩子,一年下來能有近20萬元收入。
采收蔬菜 供圖 高縣融媒體中心
談起發展大棚種植緣由,鄒洪説,過去的新集村基礎設施薄弱,土地零散,普通農業種植難成規模。2009年,鄒洪將目光瞄向“錯峰種菜”,率先搭建起1個竹木制大棚,走“小而精”的種植路子。沒想到第一年就有了好收成,蔬菜比別人早上市半個月,價格翻了一倍多。嘗到甜頭的他,逐年擴大規模,搭建起經久耐用的鋼結構大棚,通過學習新技術,種出的蔬菜不僅突破了季節限制,品種也越來越豐富。
采收蔬菜 供圖 高縣融媒體中心
“你看這大棚裏,南瓜、黃瓜剛摘完,茄子、辣椒就接上茬,番茄也跟著成熟。”鄒洪指著棚裏輪番生長的蔬菜介紹。如今,鄒洪的十多畝大棚主打早春、秋延季節蔬菜,實現全年錯峰不斷檔,不僅能供應高縣本地零售市場,還通過批發商銷往周邊區縣以及雲南部分地區,常年訂單不斷。
蔬菜種植大棚 供圖 高縣融媒體中心
在鄒洪夫妻的示範帶動下,新集村的大棚蔬菜種植戶發展到如今的20余戶,種植規模達400余畝,蔬菜種植産業成為該村實打實的支柱産業。
“蔬菜種植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也讓村裏的産業活了起來。”新集村黨支部書記張和昭説,下一步,新集村將繼續完善灌溉、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更多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幫助村民提升標準化種植水準,全力打造供港蔬菜基地,助力蔬菜産業提質增效,讓更多村民通過種植蔬菜實現增收致富。(文 陶坤 曾子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