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冬的暖陽與微風中,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假日市集”在成都市郫都區如此多椒生態農場落幕。這場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指導的活動,匯聚了超過30家環保團隊、社會企業和社區組織,吸引了200余名市民參與。近160種農特産品與環保創意在此匯聚,使其成為成都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深入基層的實踐探索。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給生活一小時,還給未來一片綠色”。由四川省農業特色植物研究院、成都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等多元組織聯合發起的環保公益公共品牌——“一小時綠色生活圈”,以“輕生活、輕參與、輕志願”方式讓每個人輕鬆融入綠色生活;鼓勵每一位參與者像植物一樣“向陽自在生長、向光自由前行”,在綠色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樂趣。
而綠色假日市集作為由“一小時綠色生活圈”孵化的實體生活平臺,以城市“一小時”為半徑,將可持續的生活理念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現實體驗。它不僅搭建了生産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橋梁,還通過自然工作坊、“精靈幣”社區貨幣等方式,讓綠色學習變得有趣,讓善意在社區內流動。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本次市集的動人之處,在於展現了青年如何成為環境治理的共創引擎,推動公眾從“參加者”向“共創者”躍升。
在“青年鄉創區”,志願者們用自創的文創産品作為科普教具,帶領孩子辨認動植物,讓環保教育在互動中自然發生。由青年團隊編排的自然戲劇、推動的零廢棄實踐,都將抽象的環保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情感認同。通過“一小時綠色生活圈”平臺,高校誌願者、返鄉青年等獲得了實踐舞臺,凸顯了青年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市集上,45個生態攤位依次鋪開,有機蔬菜、植物扎染、舊物改造品等琳琅滿目。市民自帶餐盒選購,攤主們則用最樸實的方式講述著人與土地的故事。
這些來自科研院所、返鄉團隊、社區組織的參與者,如同拼圖板塊,共同拼出一個充滿生機的“綠色生態圈”。政府支持、專業指導、優質産品與公眾熱情在此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壁壘,形成了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的有機整體,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多元動能。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本次活動標誌著成都環保志願服務從城市向鄉村的主動拓展,從單向“輸送”轉變為雙向“滋養”與“融合”。
孩子們親手觸摸土壤,市民與農戶直接交流、現場預定農産品,為鄉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鄉村也通過市集展示了其獨特的生態價值與鄉土文化。環保志願服務在此催化了城鄉之間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情感的共鳴,推動了生態價值的創造性轉化。“親手種下一粒種子,才明白環保就是保護自己的生活。”一位志願者説。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不只是一句口號。本次綠色假日市集以“從社區到田園、從市民到村民、從理念到行動”的方式,展現了環保志願服務在促進城鄉融合、推動生態振興中的獨特價值。成都將繼續創新形式,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共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文 李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