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改新探索 不只拆遷一條路

2017-01-18 10:58:38|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回歸“站在體面的門頭下説話”

  新年,一場類似于“夢想改造家”的討論“撩撥”著愛民弄和天津路500號里弄內所有居民的心。目前,這兩個典型的小街區石庫門里弄作為搶救性保護的石庫門里弄入選風貌保護街坊,並列入2017年城市空間微更新試點。對於“微更新”這個詞,居民們並沒有多少概念,令他們挂懷的是:如果試點成功,生活舒適度將大大提高。

  愛民弄和天津路500號里弄,隸屬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位於人民廣場歷史文化風貌區。這種小街區式的石庫門里弄在上海現存的石庫門建築中並不多見。這兩個街坊設計範圍為寧波路—浙江中路—天津路—貴州路圍合的區域,人口密度非常高,外來務工人員租賃居住情況逐年增加,住宅成套率低,基礎服務設施與室外環境亟待提升。

  目前,這兩個街坊存在的問題很類似:面向城市道路的社區入口空間亟待整理美化,通道中晾衣架多且設置雜亂,還有雜亂無序的停車和缺乏維護的綠化。微更新將借助市規土局平臺,徵集廣大設計師的方案,並通過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等形式,讓居民全程參與社區功能優化與迭代。

  以天津路500號為例,根據初步設想,街坊入口形態將得到重塑。增加休憩設施和宣傳設施,給居民提供一個可交流、可休息的場所,回歸當年“站在體面的門頭下説話”的生活場景。其次,公共空間梳理與環境優化。考慮利用街坊內的通道空間,梳理拆除違章搭建,增設綠植,重新排布水鬥設施等。

  外灘老大樓年前公共部位完成修繕

  黃浦區外灘風貌保護區有71幢老大樓,它們的原始設計為辦公用房,卻因種種歷史原因改為民用住宅,涉及居民5000余戶。九江路210號大樓是這些老大樓的代表。如何提升這些大樓內居民的居住感受?

  去年8月,黃浦區以九江路210號大樓為首個試點,正式啟動針對這類老大樓的居住修繕工程。今年春節前,九江路210號老大樓內的全部公共衛生間、水房和廚房空間等修繕將基本完工。預計今年三四月份開始,施工方將著手恢復安裝電梯工程。

  據介紹,九江路210號大樓當年的建造標準比較高,原始狀態較好,結構上沒有較大問題,主要做的還是“裏子”工程。修繕工程施工隊現場負責人介紹説:這種居住類老大樓修繕的難度在於一邊大修,居民還要照常過日子,因此施工過程中特別注意減少擾民。

  據修繕方介紹,最初對居民意見進行徵詢時,大家最集中的訴求在於兩點:一是希望引入管道燃氣,二是盼望老大樓可以恢復電梯。前者由於不符合相關規定,暫時無法實現,但有條件可以恢復一部電梯。

  事實上,從修繕工程啟動以來,結合實際情況,已對最初設計院查勘後確定的方案幾易其稿,由於居民訴求各式各樣,為盡可能調和大家需求,只能結合居民的具體需求邊做邊修正。黃浦區相關部門表示,希望通過對九江路210號老大樓的試點修繕,為外灘風貌保護區內居住類老大樓的修繕摸索出經驗,為風貌區內的舊改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樣本。

  “彭三”巧解“拆落地”回搬安置難題

  彭三小區,在上海舊改新模式中,幾乎就是一個傳奇:小區中部分樓房進行成套改造,部分進行原地拆除重建,即“拆落地”。新年伊始,居民回搬選房安置工作順利推進,公開、公平、公正的“選層摸號”方法,讓居民心悅誠服、順利完成選層選房。

  彭三小區是靜安區現存最大的不成套住宅區,建築大都建造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共有55幢,均為磚混4-6層房屋,其中成套15幢,非成套房屋43幢。小區內建築老舊,房屋墻面、屋面滲水,地基不均勻,沉降嚴重,雨污水管道堵塞,綠化破損,公建配套設施匱乏,居住環境很差。

  2007年10月,彭三小區改造立項,分五期建設:一期為改擴建改造,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為拆除重建改造。目前,小區內成套15幢舊公房已全部完成平改坡綜合改造;二期工程包括拆除6幢,新建3幢多層以及結合原文化館改建建造一幢18層廉租房;其餘幾期工程也分別順利推進。

  在拆多層建高層的改造過程中,最棘手的是後期住房樓層的分配安置工作。儘管改造後每戶廚房、衛生間獨用,並相應增加每戶的居住面積,但居民們都希望選擇較高樓層,也曾吵得不可開交。為此,街道舊住房成套改造辦在半年時間內先後組織召開了19次居民座談會,徵求每戶人家的合理化建議,最終推出了通過公開摸彩搖號方式來選擇樓層,即“選層摸號”法,得到了全體住戶一致表決通過。  

  小區居民老吳此次選到了七層703室,雖然與自己希望中的十層以上有一點落差,但他依然非常高興。他説,此次選中的新房,不但煤衛獨用,而且面積都略有增加,還有了晾曬衣物的陽臺。老吳感嘆,年過花甲還能在原地住上新房子,“實在太讚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