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聚奎路上的聚奎新村居民回搬入戶手續點,陸續有居民前來領鑰匙。
居民徐鴻來拿著新鑰匙打開了自家大門。“我家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一開門,他就讚道。他家的15平方米小房被裝修一新,還有了獨立的廚房與衛生間。“過去我家燒飯就是在樓道裏支個臺子,三家合用,也沒有衛生設施,是拎馬桶的,那日子可不好過。”他邊説邊撥通手機,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彙報新房情況。聚奎新村改造工程已經完成,309戶居民都會在這幾天領到鑰匙,部分居民春節前就將入住。
危房變新房,每戶都有獨立廚衛
聚奎新村位於黃浦區豫園附近的老城廂內,建於上世紀60年代,房屋結構自然老化,加上大量違建,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這裡的情景曾令人觸目驚心:三層斑駁舊樓,在樓頂加蓋再加蓋,儼然變成了六層“小高樓”;不管住在幾樓,幾乎家家戶戶窗外都挂著個1平方米左右的“吊腳樓”;兩根拳頭粗的鋼管貼著墻壁,支撐著上面的一排小房間;樓與樓之間近5米的間距,被居民搭建的簡易棚子擠得只剩一兩米寬……據統計,小區309戶居民中,有262戶存在各類違建,違建多達432處。聚奎新村在2014年被有關部門鑒定為危房。
去年,黃浦區決定對聚奎新村房屋進行拆違、加固與修繕,並成立了老城廂指揮部。去年3月,小區居民全部暫時搬離。經過9個多月修繕,聚奎新村完全變了樣:岌岌可危的吊腳樓被拆掉,如今紅白相間的墻面、整齊劃一的風格,好像是一處新式建築。
居民家中變化更大。黃浦區在拆違之初就明確,對居民違建不能簡單地一拆了之,在拆違同時進行房屋修繕、廚衛工程、水電管線改造、小區綠化補種等工程。原來,不少居民搭設違建,是為了解決廚衛問題。黃浦區這次特意找來規劃師,尊重居民需求,進行精心設計,為每家每戶巧妙地設計出廚房與衛生間。
一些曾在搬離時有疑慮的居民,看到眼前的巨大變化,十分滿意。一戶住在三樓的居民説,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比以前改善很多。
家庭生活服務站解決生活難題
聚奎新村居民家單獨廚衛有了,但如果來了客人沒有地方招待怎麼辦,如果家中灶具突然壞了怎麼辦。此外,聚奎新村所在的小東門街道,還有著大量沒有廚衛的老舊住房。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小東門街道去年9月專門設立了“鄰裡屋裏廂”家庭生活服務站。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服務站內包括家庭式灶間、公共廚房、公共用餐區、家庭式沐浴、公共洗衣房、公共晾曬房等12個功能區域,照顧到了老城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助餐服務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庭式灶間,專供無法設置獨立廚房間的家庭日常使用;一種是公共廚房,居民可以預約使用,也可以在家中灶具有故障時臨時來這裡做飯。廚房間外還專門設置了公共餐廳,方便家中空間跼踀的居民逢年過節招待親友。
服務站內還設置了6台洗衣機和2台烘乾機,每週消毒兩次,確保衛生。居民還可以在服務站的院子裏晾曬衣服。
除了“鄰裡屋裏廂”這個綜合性的服務站,小東門街道還專門設置了6個助餐服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