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詩文書畫有真意

2017-07-04 16:41: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地處中原的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更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這種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給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重要的依託,劉奇便是這文藝戰線上比較顯著的一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劉奇_副本(帶logo)

  劉奇(1960年—)。攝影 彭麗

      劉奇,筆名黑木,當代書畫家、篆刻家,1960年生於桐柏,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協會員,南陽書畫家研究院院長,南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會員。劉奇為人豪爽,為藝執著,是南陽文化界大家耳熟能詳的“奇哥”。曾供職于金融單位,後辭去公職,專門從事藝術創作,朝夕沉浸于古今藝術的創作探索上。

  字的良緣

  《字的良緣》是著名作家,劉奇的好友,二月河先生2008年4月11日所作,此為《書畫劉奇》藝術專著的序言。二月河先生在文中有這樣的評價:“劉奇先生的書法作品,一如其人,大氣磅薄,書風師承‘二王’,清新、妍美、生動流便。他的功力深厚,書藝精湛,最重要的是藝德高尚。”他非常肯定劉奇的人品,稱他是“浮躁時代頭腦冷靜的謙謙君子”,為人大氣,處事謙和。

  除二月河先生之外,文藝界很多大家,同樣對劉奇評價頗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書法_副本(帶logo)

  劉奇書法《一茗茶品》。攝影 彭麗

  神清骨迥  閒雅俊逸

  “神清骨迥,閒雅俊逸”是中書協李維先生對劉奇書畫篆刻的印象。文中他用很大的篇幅稱頌劉奇書法的章法,“在章法上,劉奇很大程度上借鑒尺牘和稿書的形式,形成參差不齊、自然錯落的變化,加強了墨色濃淡漲枯乾濕的對比和行與行之間的長短變化,通篇看起來節奏感很強烈,顯得疏密有致,從容不迫。”

  在談起劉奇參加八屆國展的作品時,李維先生指出:“在縱橫方向上疏密變化很大,但是行氣卻自然貫通,點畫剛勁清拔,筆勢往來衝突,清晰可辯。在用筆上很注意法度,每一筆的起收都極為細膩精緻,轉折提按也交代的清晰果斷,顯得骨力洞達,神清氣雅。”

  書法是劉奇精神的載體,早已成為其內在生命的一種需求,書法性情的手段。因為一顆平靜心,他的書法始終透著一種閒散和悠然自得的滿足,頗具審美深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山水圖_副本(帶logo)

  劉奇《春》國畫。攝影 彭麗

  詩文書畫有真意  貴能深造求其通

  二月河曾説,劉奇雖已天命之年,但很不安分,在書法嫺熟的基礎上,又開始從事繪畫創作,在繪畫上,劉奇始終堅信“想法比技法更重要”是一條樸實的繪畫道理。

  劉奇的中國畫著重在寫意,採用從寫神、寫意、寫情為目的的表現形式。不論是閒花野草,或是山雀秋蟲,或是遠山近水,他進一步提煉創作,作品有的粗筆大寫,有的輕輕點綴,他不追求刻意雕琢,而是在清淡的色墨中透出其優雅和清新的感覺。

  明畫家李日華在《紫桃軒雜綴》裏説:“意之所遊,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處是也。然又有意有所忽處,如寫一樹一石,必有草草點染取態處。寫長景,必有意到筆不到,為神氣所吞處,是非有心於忽,蓋不得不忽也。其于佛法相宗所雲極迥色極略色之謂也。”

  吳昌碩説:“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不知何者為正變,自我作古空群雄。”作品便如作者一樣,有形而無形。于狂勁灑脫的感觀中,透露出清雅散淡的意境,形散而神不散,雅靜而蒼渾,矛盾且統一。

  有個著名的學問家曾認真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命力畢竟要在寬廣的天地中展開,健全的人生須不斷的立美逐醜。世間最消受不住的,就是對美的祭奠。”所有美中,藝術之美猶勝吧。

  正所謂“空階夜雨皆學養,柳亂蟬嘶換墨陣。”縱是丹青疏筆,亦抒憑欄意,並浪漫與厚重,共理智與隨意,虛實與精靈。

  套用劉奇一對聯“莫説茶水淡須知淡中有味,休言菜根苦要在苦裏求甜。”用中原人的淳樸,便終為“做數件可流傳傻事消磨歲月,會幾個有見識高人論説古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