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法院2016年度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出爐

2017-07-06 08:50:5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法院2016年度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出爐 互聯網金融案增幅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了2016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7月5日報道:2016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94496件,二審金融商事案件834件,銀行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位列收案排行前五,其中,以P2P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案件數量大幅上升,這是東方網記者從今天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取的信息。

  今天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了2016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同時公佈了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十大典型案例,據了解,這是上海高院連續第9年發佈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16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94496件,同比上升6.70%,審結一審案件94312件;受理二審金融商事案件834件,審結二審案件790件,收、結案數分別上升4%和7%。

  在所有金融商事案件中,收案數排前五位的案件類型分別為銀行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其中,銀行卡、證券、期貨、融資租賃合同類案件數量不斷增加,保險類案件數量明顯下降。一審收案數量排在前三位的基層法院則分別為浦東法院、黃浦法院、徐匯法院。

  2016年,以P2P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案件數量大幅上升,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較為密集的轄區法院如浦東法院,全年受理此類案件329件,同比增加了近兩倍。這些案件涉眾性特點明顯,平臺信息的仲介功能也在異化,有的平臺在作為信息媒介平臺之外還充當了信用仲介平臺,同時平臺往往採用非實名制交易機制,造成當事人身份信息查證困難。

  另外,隨著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對證券市場主體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證券投資者的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因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所引發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數量也出現大幅增長。上海一中院、二中院共受理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1064件、期貨內幕交易責任糾紛186件、證券內幕交易責任糾紛169件。

  同時,上海法院還受理了一批新類型金融案件,如全國首例自然人訴證券資管公司因定向資産管理業務引發的股票交易糾紛案件、全國首例由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代理的證券支持訴訟案件、涉及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預付卡管理手續費的債權人代位權訴訟、涉證券市場劇烈波動背景下的分級B基金下折糾紛、被中國證監會作出退市處罰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等,這些案件的審判結果將對金融市場交易規則的形成起到規則導向和價值引領作用。

  面對日益複雜的案件類型和不斷增長的案件數量,近年來,上海法院加快推進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保監局、上海銀監局、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證券、基金、期貨業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等部門的合作,建立專門的聯動機制,初步形成了一個能夠發揮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調解和司法救濟等各方優勢,基本覆蓋金融全行業的系統性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多方合力化解金融矛盾糾紛,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天發佈會上公佈的2016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涉及了眾多金融領域,如涉境外理財平臺的委託理財合同案件、代駕公司駕駛員重大過失造成交通事故引發的保險案件、私家車運營網約業務引發的保險案件、上市公司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糾紛案件、涉交易所履行自律監管職責引發的民事賠償責任糾紛案件以及借款人在申請貸款時的不實陳述導致銀行拒絕放款引發的糾紛案件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