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醫院引入沃森腫瘤智慧聯合會診系統

2017-09-15 13:15:1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多家醫院引入“沃森腫瘤智慧聯合會診系統”,年輕醫生借助它可快速成長、資深醫生效率更高“沃森”離醫生有差距,是腫瘤醫生好助手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不斷拓展。近日,申城醫院紛紛傳來好消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等陸續引入由IBM公司打造的醫療認知計算系統——“沃森腫瘤智慧聯合會診系統”。這一次,“沃森”還不忘給自己正名,卸掉“醫療機器人”的名號,稱自己是醫生助手而非醫生。不過,在許多醫學人士看來,人工智能輔助醫學治療時代的開啟,或許意味著“狼”真的來了。

  不是傳統意義的醫療“機器人”

  8月18日上午,仁濟醫院乳腺外科如往常一樣,正在召開多學科(MDT)疑難病例討論。與以往不同的是,會議桌旁多了一位新成員“沃森”。“這次,沃森給出的診斷結論與各科室的專家意見基本一致。”仁濟醫院乳腺外科科主任陸勁松對其給出較高評價。

  “沃森”是如何工作的?在十院胃腸外科病區,腫瘤科醫生方玨敏將一例63歲男性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病理數據“告訴”沃森,除了患者基本信息外,癌症分期特徵、轉移部位、病理結果等內容一一輸入後,僅10余秒,沃森便在電腦螢幕上給出它的診斷結果,包含診療方案、用藥建議等,還根據綠、橙、紅等不同顏色分列出從最適合到不推薦各檔次。其中,綠色條目是沃森提供給醫生參考的推薦診療方案,橙色和紅色分別代表考慮使用和不推薦使用,黃色條目則是單藥治療方案等。

  “沃森與大眾原本想像的醫療機器人並不相同。”技術支持方、青島百洋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沃森沒有實物,醫生可通過賬號與密碼登錄系統,實際操作介面與普通網頁無異,因此之前大眾稱之為機器人並不妥,它是採用認知計算技術的超級計算機。”

  是“導航儀”也是“試金石”

  記者注意到,在沃森給出的治療方案下端,有其所有結論來源:詳盡的參考文獻連結從各類臨床案例、期刊文獻與醫學書籍中被快速篩選,便於醫生按圖索驥閱讀原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郭元彪説,“現階段沃森是醫生在進行常規治療時的保底助手,可提供常規治療方案,在醫院綜合性的腫瘤科或以腫瘤治療為主的中醫科,能夠幫助低年資醫生與非某專科領域的醫生深入學習。”

  據悉,沃森的學習能力時刻都在快速增長。百洋負責人還記得,6月時,沃森的診斷治療範圍涉及肺癌、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胃癌、宮頸癌與卵巢癌7個癌種,“近期又增加了前列腺癌,到今年底,還將擴展至肝癌、膀胱癌等。目前沃森主要用於實體腫瘤領域,白血病相關診斷治療的培養尚在實驗室階段。”

  “我認為可以把沃森比作GPS導航。”十院腫瘤科主任許青如此説道,“資深醫生可能並不需要現階段的沃森作為助手,但低年資醫生在遇到疑難病例時,沃森是個很好的參考。一定程度上,沃森還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未來可作為考察年輕醫生能力的優秀樣本。”他總結説,“沃森應該可以使得年輕醫生快速成長、資深醫生效率更高、疲憊醫生避免差錯。患者未來也可以足不出“滬”,獲得等同於美國頂級醫院專家的建議作為治療參考。”

  希望“人性化”和“本土化”

  目前,沃森已在全球14個國家落地,我國目前有8省14市17家三甲醫院(集團)引入沃森。它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數據顯示,在泰國納入統計的211例腫瘤患者中,其與人類醫生的診斷吻合率高達83%,其中肺癌最高,為91%。

  很顯然,沃森已有資格成為腫瘤醫生的好助手。儘管如此,它離“醫生”尚有一定差距。仁濟乳腺外科醫生王耀輝説,沃森目前並非全能。在近日一次病例討論中,患者為87歲女性,被診斷為局部晚期乳腺癌,同時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史。腫塊在她身上已生長兩年且逐漸增大,就診時,腫塊達10釐米×10釐米,佔據整個乳房並有局部潰破。“沃森給這位患者推薦的治療方案是進行劑量密集型的新輔助化療方案,但這顯然沒有考慮到患者高齡及合併症較多的實際情況,與專家團意見相距甚遠。”王耀輝説,最終,專家團未採用沃森的方案,而是給出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意見。“通過實際運用,我們發現沃森給出的方案在新輔助到晚期二線治療階段比較有效,但到更晚期的三期、四期等,還是得依靠人類醫生進行全面綜合判斷。”

  仁濟乳腺外科主任陸勁松坦言,“沃森沒顏值、沒溫度,不能隨機應變。”誠然,經過訓練後的人工智能效率明顯比人類更高,但並不適合沒有經過訓練的項目,如特殊類型與沒有規律的癌症病例。在上述病例中,沃森的判斷正是基於沒有高齡、合併症證據的某文獻,只部分符合臨床試驗。另外,由於人工智能不通情感,沃森無法分析患者的喜怒哀樂,不能理解疾病過程與預測轉歸。

  許青指出,由於目前沃森的病例都來源於美國紀念斯隆·凱瑟琳癌症中心(MSKCC),不少臨床醫生也提出,沃森是否可以進一步本土化。“除了人種差異造成的診療差異外,沃森推薦的治療方案上也會涉及到中國市場暫無使用的藥物、手術術式的區別等。”百洋方面透露,目前沃森在國內已進行介面漢化,針對不可用藥物進行隱藏,“大家都在等待更多來自中國的臨床樣本,這並非是我們一家公司可以做成的,希望更多三甲綜合性醫院能加入與沃森的合作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