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逸廬”後 滬又有兩棟石庫門平移

2018-01-25 11:35:2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新聞追蹤 | 繼“逸廬”平移後,又有兩棟石庫門“坐”上了大卡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平移工作將近結束 三棟建築並排陳列 來源/市民提供(下同)

  上周,記者報道了百年曆史建築“逸廬”通過車載式平移,這一百年建築“行走”百米,最終移位至濟南路復興中路交叉口(詳見《近百歲石庫門建築“逸廬”完成車載式整體平移 “走”了100米》( http://newsxmwb.xinmin.cn/shanghaitan/2018/01/17/31352444.html )。截至1月22日下午,又有兩棟歷史建築同樣使用車載方式,完成平移。如今,三棟石庫門建築並排面向復興中路,成為一道獨具海派特色的風景線。

  兩棟建築兩小時完成平移

  先後目睹三幢建築整體“行走”全過程的市民吳阿姨告訴記者,第二棟景安裏7號于1月19日8時許開始平移,10時左右完工。第三棟紹安裏2號則于1月22日15時30分許開始平移,17時30分左右完工。兩棟百年建築均從西側濟南路一路移至南面復興中路一側。均採用車載式平移,即利用兩輛平移車,架起完整建築,通過多轉向的車輪,來實現長距離位移。不同於“逸廬”的百米平移,這兩棟建築的平移距離較短,約為50米左右。因此,整個平移過程僅花費了兩個小時。

  “房子移動的時候可熱鬧了,好些居民圍著看,還有不少以前就住在附近的居民,特地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就是為了看看自己多年前住過的地方。”吳阿姨興奮地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景安裏7號正在進行車載平移

  保護歷史建築市民專家點讚

  談及這三次平移工作,不少市民都連連稱讚,“能保留下來真是太好了!”施工現場還貼出了這片地塊的未來規劃圖,“日後,在這排歷史建築後面,將造起五棟大樓,規劃圖上還預留了成片的綠地。”不少市民于這樣的“藍圖”抱以期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該地塊的未來規劃圖

  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專家婁承浩向記者介紹道,景安裏7號為三開間石庫門,始建於1921年。雖然外觀一般,但雕花梁柱、廂房木門、彩色地磚等內飾精美,是中西糅合式的石庫門建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説:景安裏7號內部的雕花梁柱 來源/婁承浩 提供

  紹安裏2號則被稱為“沈家大宅”,建造于1936年。不僅門頭精緻,門匾上還刻有“順事家昌”四字,南立面天井圍墻也是三開門,盡顯大氣。對於三次平移工作,婁承浩均予以稱讚:“這是對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尊重,也是對上海歷史的傳承與保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