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創走廊拓展至長三角地區九地市

2018-06-01 09:54:1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從“高速公路時代”邁向“高鐵時代”,G60科創走廊拓展至長三角地區九地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_副本

  近期,松江區內格外熱鬧,國家工信部舉辦的2018智造中國峰會、“中國品牌之夜”以及長三角青商峰會,各類峰會、考察、論壇活動一場接一場;接著是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籌備工作會,來自浙江省嘉興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金華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蕪湖市、安徽省合肥市這8個城市的領導與松江區負責人坐到一起共同審議相關文件,為接下來G60科創走廊3.0版的發佈和九地市簽署共建共享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作準備。到目前為止,G60科創走廊已經從“一區”邁向滬蘇浙皖“九地市”,有望成為長三角地區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重要引擎。

  今年,松江提出以滬蘇湖合高鐵建設為契機,深化拓展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的2.0版”邁向“高鐵時代的3.0版”。即將發佈的G60科創走廊總體發展規劃3.0版,確定了G60科創走廊的新定位、新佈局、新舉措。九地市共同打造“一廊一核多城”總體空間佈局:“一廊”,即G60科創走廊;“一核”,即全球科創中心——上海,松江背靠上海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成為向東承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和先進製造功能、向西輻射江浙皖腹地的樞紐和要衝;“多城”,包括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城市,九地市共同聚焦規劃對接、戰略協同、專題合作、市場統一、機制完善五個著力點,將G60科創走廊打造成為長三角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示範區重要引擎。此番合作,九地市將聚焦規劃對接,推動長三角區域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佈局一體化;聚焦戰略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資源配置一體化;聚焦專題合作,長三角協同創新攻關推動高品質發展一體化;聚焦市場統一,推動科創要素按市場配置要求自由流動一體化;聚焦機制完善,推動長三角區域制度供給一體化。

  這兩年來,朝著成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個目標努力,G60科創走廊的發展經歷了從1.0到2.0再到如今3.0版的“三級跳”。2016年初,由松江發起並率先啟動1.0版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聚焦度、顯示度、貢獻度顯著提高,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不斷增強。2017年7月12日,松江與杭州、嘉興簽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2.0時代的正式開啟,三地在建立要素對接常態化合作機制、推動産業鏈佈局、打造科創平臺載體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長三角多個城市紛紛響應,主動對接、加入G60科創走廊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G60科創走廊大力促進松江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拉動區域經濟轉型邁向高品質階段,松江地方財政收入連續兩年增幅位列全市前茅,取得了創新驅動發展強勁、産業結構調整強勁、先進製造業投資強勁、輻射帶動力強勁“四個強勁”的顯著成效。2017年,該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8家,建立了G60賽迪産業研究院、G60長三角研究院、上海低碳技術研究院、上海股交中心G60分中心等科創功能平臺為依託的滬嘉杭區域協同創新載體。

  到目前為止,G60科創走廊已吸引一大批百億級項目落戶,其中包括投資100億元的海爾智谷項目、投資200億元的正泰啟迪智電港項目、投資100億元的清華啟迪二期項目、投資100億元的修正醫藥項目、投資200億元的國能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等,總投資達到1467億元,其中一半已經開工。

  事實上,自2016年初,隨著松江G60科創走廊不斷升級,區域內的企業也從原來的“單城記”演繹為“雙城記”、“三城記”。比如G60科創企業華銘智慧終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因擴建需要,將企業搬到嘉興平湖的新埭鎮。老員工沒有因為異地搬遷流失,所有的供應商依舊在1小時可達範圍內,兩地政府服務企業思路相通,公司搬遷後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作為新能源與電力能源設備製造領軍企業,正泰集團也開啟了“三城”模式,在松江區、嘉興市、杭州市三地佈局。

  來自松江區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該區新增市場主體6萬多家,其中來自蘇浙滬皖的企業就佔了約三分之一,呈現出長三角城市合作分工,科創要素自由流動,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協同配置的好勢頭。

  G60賽迪産業研究院有關人士指出,G60科創走廊3.0版從城市戰略上升為長三角區域戰略,率先建立試點區域合作共建共享機制,有助於區域內的人口、經濟、創新佈局更加合理,為長三角和全國的區域協同發展提供示範,今後將推動重點專題合作內容縱深拓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示範作用的高水準合作成果,推動長三角高品質協同創新攻關一體化,有益於共同營造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推動科創要素按市場配置要求自由流動一體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