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劇種也有青春情懷 看80後90後打造的小劇場淮劇《畫的畫》

2018-07-04 09:07:0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被列為中國文聯扶青計劃資助項目的小劇場古裝淮劇《畫的畫》,歷經兩年時間的修改打磨,作為“迎七一”黨建劇目,分別在東宮劇場和長江劇場完成了兩場演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畫的畫》劇照 官方圖

  這部編、導、演清一色80後、90後青年班底的作品,卻難得用傳統戲曲程式化表演講述了一個與當下息息相關的故事。用淮劇這一古老的劇種展示青春情懷,也讓小劇場這一藝術樣式探尋國家級非遺藝術的當代可能性,注入了新的強大生命力。

  作品通過一個小縣官陳海山面對新皇下旨尋找《逐鹿中原》古畫,聞風而動,不惜向皇上立下“生死狀”,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可笑可悲可嘆的故事。國家一級編劇、著名作家管燕草編劇表示:“這雖是一部古裝劇,但注重豐富的內涵和現實意味的開掘,主題極具現實性。”

  《畫的畫》歌頌真善美,貶斥假醜惡,體現主流價值,呼喚社會正氣。“無論哪個朝代,官員都應把百姓放在首位!”管燕草直言:“ 《畫的畫》就是想要告訴人們,沒有底線的慾望是可怕的。劇中,以畫換官、以畫求官、跑官枉法、弄虛作假的醜惡現象,警醒人們不能丟失凸顯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信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畫的畫》劇照 官方圖

  從劇作的結構而言,演員既飾演“生旦淨末丑”五個最典型的戲曲行當,又演繹性格迥然不同的劇中人物,反差極大。青年導演吳佳斯説:“作品探索了‘同一行當’的舞臺極致表演和追求,給二度和表演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把‘戲曲化’‘程式化’發揮到極致。”

  副導演還親自上陣飾演“鼓手”一角,現場擊鼓鳴鑼,使觀眾身臨其境,大大增加了小劇場戲曲的實驗性。

  雖然是形式創新的小劇場戲曲,但唱腔上來説,依然選用適合的傳統淮劇唱腔進行新創作,做到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淮劇韻味,又有所適度的創新。作曲和配器,在傳統淮劇唱腔配器上做了重新的包裝,並邀請打擊樂方面的專家設計,做到好聽好看,與當下審美相接軌;舞美上,追求簡約的寫意風格,形成舞美的獨特設計語匯和風格,充分發揮戲曲一桌二椅的審美特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畫的畫》劇照 官方圖

  據悉,該劇由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梁仲平擔當表演指導,優秀青年演員陸曉龍、陳麗娟、徐星辰、譚昀、陳鋒、周喆主演。有觀眾觀劇後表示:“《畫的畫》讓我們看到了堅守的不易,堅守的可貴,這份堅守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中國夢的精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