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劇團:40年堅守創新 譜寫600年崑曲今日傳奇

2018-12-17 09:04:5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40年堅守創新,譜寫600年崑曲今日傳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最令同行艷羨的,是上海昆劇團隊伍老中青人才齊備,在40年間堅守舞臺,以整齊隊伍迎接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大好時光。圖為“昆五班”錢瑜婷個人專場演出現場照。元味攝

  “倒時差最好的方式是排戲!”結束為期十天的歐洲巡演,飛機剛落地,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為期13天的旅程中,上昆攜《臨川四夢》走過奧地利、德國、俄羅斯三國四地,完成七場演出。這是上昆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巡演。可來不及回味當地演出轟動的盛況與欣喜,上昆團隊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年度大戲《浣紗記傳奇》的緊張排練之中。

  改革開放40週年,上海昆劇團也走過40年風雨歷程。從傳承斷檔、市場冷落、老戲失傳,到屢屢創造戲曲演出票房紀錄、在國際頂尖藝術節屢屢斬獲獎項。上昆人書寫著今天戲曲人的傳奇,也邀得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曲友“昆蟲”的大家庭。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與時代同行的這群戲曲人,在傳統文化迎來繁榮復興的今天,以五班三代、文武兼備的隊伍,奮鬥著,收穫著,喜悅著。

  守家業還需要攢作品,為明天的美好不懈耕耘

  如果沒有上海昆劇團的水磨調悠悠,紹興路這條長不過500米的馬路,還只是出版社林立,墨香氤氳。可如今,甭管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這裡笛簫相和,吊嗓、調音、練功的老少崑曲人,總能把紹興路九號這幢三層小樓擠得滿滿噹噹,連同整條幽靜小路也熱火朝天起來。

  如今的熱鬧光景,是40年來跌宕命運中堅守藝術、改革開拓的結果。1978年改革開放醞釀著時代變革,在京昆大師俞振飛的奔走呼籲下,上海昆劇團也正式成立。那一刻,蔡正仁和他的“昆大班”老同學,整整等了十多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第一批崑曲演員,彼時的他們大多在工廠當工人,好一點借調在其他院團唱京劇、演越劇。

  失而復得的舞臺,讓一眾崑曲人鉚足了勁兒。《活捉》《太白醉寫》《擋馬》《花判》等近300齣摺子戲相繼打撈、整理並傳承下來;《墻頭馬上》《牡丹亭》《長生殿》《邯鄲夢》《紫釵記》等整本大戲的開排,讓崑曲不止停留在經典摺子看程式的層面,更有新的時代對傳統的重新梳理和審視;而《司馬相如》《班昭》《一片桃花紅》《景陽鐘》等原創、新編歷史大戲的推出,則仿佛是在告訴世人,“百戲之師”不只有旖旎婉轉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更能承載厚重的歷史,譜寫一齣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傳世新作。

  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一批年逾七旬的老藝術家被戲迷昵稱為“崑曲大熊貓”。正是他們在最困難時期守住家業攢下作品,才能有2016年《臨川四夢》在湯顯祖逝世400週年的完整推出,一連演上三年都剎不住車;才能有商業演出時,數不完的“傳家寶”任由演出商挑選,陷入選擇困難。

  如今的“大熊貓”不僅台下傳藝授課毫不含糊,臺上一開口就是滿堂彩。蔡正仁每每演出《長生殿》的《迎像·哭像》,都滿弓滿調地唱,戲中的一跪更是讓台下觀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別人的擔心到蔡正仁這裡都成為鞭策,因為幾經跌宕的崑曲人,太懂得舞臺上一招一式的分量。

  育新人為的是展形象,接力奮鬥出新時代滿園春色

  和上昆轟轟烈烈的世界巡演、東京國際電影節獲獎相比,不久前90後武旦錢瑜婷在上海大劇院舉辦的個人專場似乎沒那麼耀眼。可圈裏人震驚羨慕的程度卻遠超那些“大動作”——剛入團三年的新人,能在上海的殿堂級劇場演出,上昆培育新人的手筆也可見一斑。要知道,即便她的老師——上昆今天的“掌門人”、全國崑曲界的領軍人物谷好好,彼時作為同輩人中第一個開專場,也已經是進團八年以後了。

  錢瑜婷無疑是幸福的。老師余彬、繆斌和同學倪徐浩等人“眾星捧月”,戲迷自掏腰包資助她完成夢想,觀眾席更有大批“昆蟲”熱情鼓勵。而後者,正是由崑曲“大熊貓”數十年如一日的精湛技藝,以及師哥師姐20年走校園普及崑曲所積攢下的。

  上世紀90年代初,她的老師“昆三班”谷好好畢業進團。和正值中年才回到舞臺的老師們相比,他們並沒有幸運多少,滿是幹勁兒卻與市場大潮撞個滿懷。1991年,劇團二樓的破敗舞臺改造成了駐團小劇場蘭馨戲院,創新性地推出每週演、每週教的形式,長期普及崑曲,拓展觀眾。可很長一段時間,台下不過寥寥幾位白髮曲友,若是到了下雨天更是犯愁——送出去的戲票註定又是打了水漂。

  沒有觀眾就去找觀眾。1997年上昆率先踏出了“崑曲進校園”的步伐。從最開始老師把同學“鎖”在禮堂看演出,到如今高校講座場場爆滿,普及導賞開到了奧地利、美國高校。再也沒有年輕人抱怨“崑曲節奏太慢”,取而代之的是對戲文品讀的意猶未盡,對唱腔身段的百看不厭。

  觀眾新人正在壯大,上昆也在積極培育舞臺新人。國有文藝院團“一團一策”深化體制改革背景下,上海昆劇團推出為期三年的“學館制”,讓錢瑜婷和她的90後同學一進團,就朝定100齣摺子戲、8台大戲的傳承目標進發。三年多來,數百場校園、社區演出的磨礪,大戲與老師、師兄師姐的同臺競技,讓他們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演員。

  40年,上昆一家人用五班三代的接力傳承,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傳統戲曲人奮鬥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