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CRI看山西 正文

攻堅“深度貧困” 看山西這麼幹

發佈時間:2017-06-22 16:26:12 | 來源:太原晚報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太原晚報訊 (記者岳霞紅)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日前,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出臺《關於聚焦深度貧困集中力量攻堅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提出了12個方面的超常規舉措,主要目的是深入落實精準方略,先難後易補短板,繡花功夫抓扶貧,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今年是山西省脫貧攻堅“關鍵年”。今後4年,山西省要實現144.2萬人脫貧、58個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一些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更是“艱中之艱,難中之難”。綜合考慮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統籌評估自然條件、産業基礎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三保障”因素,《意見》確定偏關、寧武、靜樂、興縣、臨縣、石樓、永和、大寧、天鎮和廣靈10個縣為深度貧困縣;“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需要整自然村搬遷的3350個村為深度貧困村;因病、殘、災和年齡等因素,家庭主要勞動力失去能力的貧困戶為深度貧困群體。

  聚焦深度貧困,集中力量攻堅。《意見》提出五大項目聯動,推進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互促雙贏;六環聯動,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著力打造産業扶貧新業態,實現貧困村光伏資産收益全覆蓋;實施免費培訓計劃,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新健康扶貧機制,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準;加大財政金融傾斜支持力度;加大土地政策傾斜支持力度;加大幫扶力量傾斜支持力度;加強貧困鄉村“三基”建設等十方面的政策舉措,用硬辦法硬舉措完成硬任務。

  長期以來,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對此,《意見》指出,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和特色林産業五大項目,新增指標項目資金優先安排、重點傾斜。特別是深化造林扶貧合作社機制創新,提升貧困戶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實施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問題的治本之策。《意見》要求,緊扣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産業就業保障和社區治理跟進等環節,細化獎懲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六環聯動”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探索實施“特色小城鎮+扶貧”工程;將危險土窯洞列入危房改造範圍,2017年全部完成10個深度貧困縣危房改造任務。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