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能集團山西國峰煤電有限責任公司科技創新紀實
山西國峰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團隊進行圖紙會審
▲2016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
▶一種電站汽輪機高壓缸軸封裝置專利
山西國峰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航拍圖
①
②
③
①汽輪發電機組平臺
②凝結水精處理設備安裝工藝
③加熱器及管道保溫工藝導語
2017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山西省“五小”競賽優秀成果展在省展覽館舉行,晉能集團旗下的山西國峰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一種電站汽輪機高壓缸軸封裝置”項目在展會上亮相,並獲山西省“五小”競賽優秀成果一等獎。展出期間,省領導先後聽取了項目負責人柳成亮的介紹,觀看了操作演示,對國峰公司參展的“五小”競賽成果給予了肯定。
山西國峰煤電有限責任公司的2×300MW低熱值煤綜合利用電廠項目兩台機組分別於2015年7月30日、10月3日正式投産發電,該項目是全國第一個燃燒低熱值煤循環流化床機組投産即實現超低排放的項目。工程先後榮獲電力建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綠色施工示範工程”“全過程品質控制示範工程”;國家能源局“基建安全標準化一級建設項目”等榮譽。特別是該工程榮獲我國電力建設行業工程品質的最高榮譽獎——“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中國安裝行業的最高品質獎——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獎項的獲得是對工程建設安全、品質、進度、造價、科技創新等全方位的綜合評價與肯定。
在幾年來的建設、運營中,國峰公司的科技創新成果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鍋爐低床溫低床壓清潔燃燒技術;協同脫除SO2、NOx、粉塵、SO3、汞,且無廢水排放的半幹法超低排放技術路線;優化配置四台大型滾筒冷渣器技術;省內首家採用大型中心給料機給煤方案,徹底解決原煤倉堵煤頑疾;汽輪機汽封組合應用;國産化大型細碎煤機(省內改造加工技術);工廠化加工技術;爐頂密封優化技術;石灰石粉高效輸送技術……在通向全國標杆電廠的道路上,盛開著科技創新之花,每一項創新都澆灌著員工們的智慧和汗水。
創建全國標杆電廠——創新精神的原動力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國峰公司的創新成果,都是由員工們的汗水和靈感澆灌出來的。
國峰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把科技創新作為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還在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總工程師出身的公司總經理柳成亮帶隊走訪全國六個省12個電廠和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對相關的前沿技術以及兄弟電廠的經驗、教訓、運行投産以後暴露的問題、設備選型等方方面面進行全面的調研,涉及到30多項屬於科技創新和設計優化的內容,光是調研報告就有厚厚幾大本。
在此基礎上,國峰公司確立了“建標杆電廠,創優質工程”的基建目標。這一目標的確立,使全體員工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熱情。
2013年11月,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公司根據晉能集團“創新晉能”的目標,對所有參與國峰項目建設的單位和從業者都提出明確的科技創新要求:哪些方面要成果,哪些項目要拿獎,哪些方面要有所突破,從而使科技創新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員工必須要做的事情。公司組織、動員全體職工全面開展了“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競賽活動,認真組織攻關研發,注重博採眾長,充分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副總工程師耿瑞明,在項目建設時期擔任工程部主任,承擔著工程品質和技術創新的重大責任。提起他的事跡和工作精神,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公司員工都忍不住會掉下眼淚。在那些日子裏,他紮根現場、奔走工地,事無巨細件件把關,辦公室的燈光常常是徹夜長明,辦公桌案頭總是堆著一摞摞施工方案、工程圖紙,從材料進場到施工驗收,他都要一份份去仔細看,一支中性筆從早到晚不知不覺就用完了,在國峰公司所有的科技創新成果中,樁樁件件都傾注著他的心血。
設備部的徐鴻恩原來在山西陽光發電公司工作,2012年來到這裡,是國峰電廠從籌建到建成的一個全程的見證者。他説,從工程的開始公司領導就特別重視科技創新,使這裡成為員工發揮才幹的平臺,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説尤為重要。大家在籌建、建設階段搞科技創新,圖紙會審一幹就是一天,從早上六點一直到晚上九點。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申報並獲批10項國家專利,其中1項發明專利。
為什麼大家的幹勁這麼大?徐鴻恩説:“就像打仗一樣,領導衝上去了,我們更要拼了。”
在科技創新中領導帶頭衝上去,是國峰公司的一大特色。目前國內電站汽輪機的高中壓缸普遍採用單一的梳齒型軸封,運行過程中蒸汽泄漏量大,啟動時機組振動大,經濟性、安全性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柳成亮多次召集業內專家充分商討研究,確定了在常規梳齒型汽封體中部開槽,嵌入石墨密封體或刷式密封體,與東汽的汽封組合,在高壓缸軸封、中壓缸軸封應用,不僅使汽輪機發電熱耗明顯下降,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而且機組啟動時振動減小,機組的安全性有效提高。與國內同類型機組相比,每發一度電的熱耗降低約54千焦,每發一度電標準煤耗降低約1.8g,這一成果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也給企業帶來了顯著效益。
為了保證機組的經濟性,國峰公司在汽輪機的安裝中打破常規,將汽輪機的徑向間隙控制在最小限值。但如果機組的振幅超過100μm,汽封將與軸發生碰磨,徑向間隙將擴大,起不到減低漏汽量、提高經濟性的目的。因此這一方法是否可行尚需得到實踐的驗證。在機組啟動那天,柳成亮親自坐鎮指揮。隨著值長的一聲令下,十二條振動曲線變化跳躍著,汽輪機轉速穩步上升,500轉/分鐘時汽輪機進入磨檢。磨檢結束後,機組再次開速,轉速達到600,瓦軸振緩慢升高,5m、52μm……,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轉速達到3000轉後定速,又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運轉,振動值達到60μm後趨於穩定,不再升高。此時此刻,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工程的建設、運營中,國峰公司營造了“人人求新,事事競優”的氛圍,樹立了“創新是企業的靈魂、創新就在身邊”的理念,帶出了一支科技創新的優秀團隊。在這裡,優秀的技術人才不僅僅是在工作崗位上業務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而且通過科技創新的實踐獲得了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