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翮翱翔沖天際 ——陽煤化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圖為陽煤集團領導調研新建化工項目(前排左二: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前排左三:總經理裴西平)
陽煤壽陽煤、電、化一體化産業園區煤制乙二醇項目
管理創新 科技創效 人才創優
編者的話
以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樓陽生為首的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順應經濟發展要求,大力實施産業轉型升級六大工程,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多元支撐”,構建中高端現代産業體系,高起點、高標準、科學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産業,打造現代煤炭工業升級版。
作為省屬五大國有企業之一的陽煤集團,認真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方針,在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基礎上,加快調整産業結構,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進傳統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一主兩翼七大板塊”發展戰略,圍繞“五個一”管控思路,即“管好一個班子、建設一支隊伍、核準一套指標、審批一類行為、防控一切風險”,形成了“板塊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差異化監控、集團化運作”的管控格局,以“管理創新、科技創效、人才創優”為指導,促使煤化工産業蓬勃發展,科技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逐漸走出一條差異化、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煤基化工發展新路子。
從白手起家到戰果輝煌
陽煤集團,這個以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産基地著稱的企業,以煤為基,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煤化工,快速實現了煤炭企業的華麗轉身。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及化學品的過程。作為實現煤炭資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煤化工可以部分代替石化産品。鋻於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實際情況,發展煤化工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科研技術的不斷突破,專家發現無煙煤不僅是絕佳的燃料,更是上好的化工原料,煤炭加工為化肥、甲醇等基礎化工原料增值約幾倍,加工為烯烴、聚乙烯醇等高端産品又可升值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發展煤化工産業,對於陽煤集團而言,勢在必行,志在必得!
2005年4月,陽煤集團第一個化工項目——氯鹼項目開工建設,吹響了陽煤化工發展的集結號!
2006年,陽煤集團成功並購三維,燒鹼、1,4丁二醇、聚乙烯醇産業具備規模,傳統煤化工初步成形!
2007年後,陽煤集團把做大做強化工産業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提出了“依託煤炭優勢,加快發展新型煤化工”的發展思路,煤化工産業迅速擴張!
2008年7月,陽煤化工産業管理局正式成立,標誌著陽煤化工成為集團公司的一大核心板塊。
之後,陽煤化工不斷開疆拓土,高歌猛進。截至2012年,陽煤集團先後並購重組豐喜集團、正元集團、齊魯一化、深州化肥、恒源化工、巨力化肥、恒通化工、平原化工等一批先進化工企業,産業規模幾何倍增長,産業版圖橫跨山西、河北、山東、新疆四省。
與此同時,2012年,昔陽40萬噸/年電石、和順24·40等項目先後建成投産,傳統煤化工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當年,化工産業銷售收入完成425億元。由此,陽煤集團現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行業全面佈局,形成了以農用化工、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裝備製造為規模的六大産品板塊,涉及尿素、甲醇、烯烴、丁辛醇、離子膜燒鹼、電石、特種樹脂、BDO、PTMEG等80余類産品。
新建與並購齊驅,增速與增幅並進。從白手起家到子企遍佈,從煤炭一枝獨秀到煤化春色滿園,陽煤化工一路攻堅克難,越戰越勇!2015年6月,恒通化工3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項目投産,當年10月達産達效。項目在投資管控、建設速度、施工品質等方面均體現出國內較高水準。目前,裝置滿負荷運行,2016年生産乙烯13.2萬噸、丙烯16.8萬噸,企業全年實現收入32億,利潤3.98億。
伴隨著集團公司化工産業的極速發展和集團化管控的現實需要,2016年1月,陽煤化工産業管理局正式變更為陽煤化工集團公司,名稱的改變意味著職能的轉變,如何加強對全資、控股、參股化工企業的統籌規劃和監管考核,激發化工系統生産企業的經營活力成為化工集團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立足國內乙二醇存在大量短缺的實際,陽煤集團佈局百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分別在山西壽陽、平定、河北深州上馬4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2016年,深州化工、壽陽化工的40萬噸/年(一期2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先後産出優等品乙二醇,生産銷售兩旺,市場形勢喜人,受到國內乙二醇市場一致好評,平定40萬噸/年(一期20萬噸/年)預計今年6月打通流程産出産品。照此態勢建成全國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産基地指日可待。
同時,按照“填平補齊,瞄準高端,打造國內高端樹脂旗艦”的思路,2013年陽煤昔陽化工上馬建設,僅用三年時間項目建設全面完工,生産裝置陸續開車,截至2016年10月底,燒鹼、CPE、高抗衝樹脂、消光樹脂等裝置陸續投産,為打破國內高端樹脂依賴進口奠定了基礎。
2017年1月,太原化工新材料産出己內酰胺優級品,標誌著目前全省投資最大的化工園區項目順利投産。
“十二五”以來,陽煤集團立足當前,謀劃長遠,以“高起點啟動,高標準建設”的國際化視野全面進軍現代煤化工領域。太原化工新材料園區、太原化機製造、豐喜稷山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生産尿素聯産LNG轉型升級、深州化工煤制乙二醇、恒通化工甲醇制烯烴、平定化工煤制乙二醇、新疆國泰新華BDO/PTMEG、壽陽化工煤制乙二醇、昔陽化工特種PVC等項目遍地開花。
截至目前,陽煤化工擁有26家分子公司,156套裝置,987億元資産,1580萬噸産能,80余類主要産品,2016年完成産量1016萬噸、營業收入537億元,成為山西省最大、全國前列的煤化工龍頭企業,使得傲視群雄的陽煤集團如虎添翼。
據悉,平定化工、國泰新華的項目投産後,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産品在陽煤化工産業的産能佔比將由26%增至29%,陽煤化工産業將實現整體升級換代。陽煤集團總經理、原化工産業管理局局長裴西平見證了陽煤化工的發展變遷,他感慨萬千,用十六字概括陽煤化工的發展:“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成就輝煌!”
凱歌不斷,捷報頻傳。輝煌的戰果背後,陽煤人付出了何等的艱辛與智慧!
管理創新——改革推動轉型跨越
創新是企業的驅動力。2015年9月,面對煤炭産業低迷、經濟形勢嚴峻,新上任的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帶領陽煤集團領導班子,找準問題,制定方略,果斷破題:陽煤不僅要立足煤,優化煤炭産業結構,還要延伸煤,挖掘煤炭的“原料”價值,大力發展煤化工産業,向煤化工大步前進!
“要通過完善的頂層設計來解決化工産業的改革問題,實現管理創新,科技創效,人才創優,”翟紅認為,“陽煤化工集團以管好一個班子,建設一支隊伍,核準一套指標,審批一類行為,防控一切風險的‘五個一’為抓手推行化工企業的有效管理,引導企業走上符合實際的市場化運作之路;各級領導幹部樹立起去行政化的當代經營市場思想,提高市場化運作能力和水準,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為企業長久發展打好基礎。”
決策好關鍵在落實。陽煤化工結合實際,創新管理,利用陽煤品牌和世界500強企業效應,以資源為依託,以股權為紐帶,以項目為載體,將管理、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政策等資源有效銜接,擴大開放,強化合作,特別對煤化工閒置裝置改造和在建項目擴大開放,引進全國乃至全球領軍企業,推動閒置裝置和虧損項目的快速改造,快速扭虧。
“集團公司進入化工産業是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從‘強煤強化’到‘一主兩翼七大板塊’,化工集團從一開始就肩負著企業的重大使命,”陽煤化工集團黨委書記程彥斌表示,“我們看重的不是自己建了幾個化工廠,重組了多少企業,也不是單純的考慮把體量做到多大規模,而是看重一個行業的前景,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的是産業健康發展的動力與結構,這就需要堅定不移推進管理體制改革。”
陽煤集團在化工系統先行先試國企改革和資本管理模式,針對市場倒逼的形勢和企業存在的管理行政化、職能泛化、機制半市場化等問題,採取了“負面清單”的改革模式,提出了“五個一”的管控思路,走“盤活存量,充分放權,控制增量,嚴格審批,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和“非禁即入”的路子來推動化工産業健康發展,依靠市場化運作方式激發經營活力,解決各企業發展問題。“這樣的改革,不僅是放權,更是信任,不僅是重視,更是厚望。從化工集團成立後的運行情況看,板塊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差異化監控的體制改革思路符合集團公司實際,順應産業發展需求,改革的活力正在逐步激發,”陽煤化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志武認為,“對陽煤化工來説,這次改革才剛剛開始,關鍵是要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把新機制運作好。”
陽煤化工集團全面落實“五個一”管控思路,打造戰略方向引導型、運營管理服務型、科學技術創新型、決策審批高效型、班子隊伍創業型的機關,切實體現職能管理型向經營主體型轉變的改革初衷。
陽煤化工堅持外延與內涵同步發展,堅持向市場學習,向先進學習,充分認識自己的差距和短板,不斷調整管控重點,突出對標引領,大膽改革管理體制,變“管家”為“東家”,實現“行業進入”到“逐步成熟”的轉變。
科技創效——升級促進提質增效
科技決定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大力創新改革的同時,陽煤化工強化科技,發展企業。陽煤化工集團現設立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6個省級技術中心,設有獨立的化工研究院、設計院以及化工裝備製造企業,擁有專利技術246項。2016年開展研發項目11項,累計投入研發費用0.35億,佔銷售費用的12.5%。
現代煤化工以生産可替代石油化工的原料和潔凈能源為主,是以先進的煤氣化和液化技術為龍頭的能源化工産業體系,與傳統煤化工産業相比,裝置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産品附加值高、市場缺口大,可以補充石油化工産品的不足,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
從傳統煤化工到現代煤化工的升級,關鍵要靠科技。
陽煤化工集團致力於打造化工4.0版,以國際化的視野,與全球、全國頂尖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推進氣化、催化、智慧化技術創新,堅持走高端化、差異化、規模化的路子,打造國際化的化工龍頭企業。其中,以“三化”為核心內容的科技創效成為陽煤化工做大做強的制勝法寶。
氣化是煤化工的關鍵技術節點——陽煤和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晉華牌”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已走到第三代,逐步實現合成氣低成本、低能耗和高效率;與美國燃氣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的R-GAS煤氣化技術,是美國能源部高度關注和推進的重大項目,目前正在進行800噸/天示範裝置的工藝編制。從前期煤炭試燒情況看,其比氧耗、比煤耗、冷煤氣效率、碳轉化率等指標均高於現有氣化裝置指標,對於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高灰熔點煤氣化難題具有重大意義。
催化對煤化工生産起著決定性作用——陽煤化工與上海高研院合作,為甲醇下游産業發展打造技術平臺;和中觸媒集團合資成立中催公司,根據産業上下游關係和産業鏈延伸需求,共同開展科技研發,促進催化劑和精細化工新工藝發展;與天津大學、惠生工程公司三方合作研發的二甲醚制乙醇中試裝置,目前正在壽陽化工籌建;陽煤化工研究院研發的甲醇和苯烷基化、合成氨馳放氣、低濃度煤層氣瓦斯氣等制甘氨酸項目及丁二烯氰化法制己二晴等項目研發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部分項目具備中試條件。
智慧化對現代煤化工産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陽煤將與百度公司、浙江大學強強聯合,開發自動化控制技術,充分借助智慧化識別、信息化監控、數字化分析等前沿技術,積極探索一套安全可靠的集控流程,從根本上實現煤炭的安全利用、清潔利用。
通過圍繞氣化、催化、智慧化進行科技創效,陽煤集團轉型升級創新驅動,著力推進煤化電一體化、循環綜合利用和園區集成發展,向化工産業的高端化、差異化、國際化挺進。
人才創優——競爭永葆穩健發展
人才是科研工作的關鍵,人才問題已經成為決定非煤産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陽煤化工集團改革用人機制,探索新型用工模式,建立內部人力資源“蓄水池”,實行市場化競聘,在消化企業冗員、替代外用隊伍、降低整體用工成本的同時,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
陽煤化工全面引入競爭機制,把“賽馬”變為常態,把人力資源配置好,尤其是把培育經營型幹部和引進高端管理技術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各類英才。
在人才引進方面,陽煤化工根據研發項目實際需要,制定了嚴格的人員準入制度,嚴格按照集團公司要求進行人員招聘,分別在各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發佈招聘啟事,截至2016年底,招聘研發人員三次共36人,有效滿足了高素質人才需求,也為陽煤集團化工研發工作注入新鮮活力。
隨著陽煤化工科研力量的不斷加大,今年化工研究院需招聘科研副院長一人。為了真正將高學歷、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引入,陽煤化工打破幹部選拔固有思維,在符合組織任免程式的基礎上,採取了由陽煤化工集團黨委組織部組織、紀委監督、化工研究院出題的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科研副院長的工作,科研副院長的招聘既做到了符合國有企業幹部選任的規定程式,又達到了市場化選聘優秀人才的目的。此次科研副院長的招聘也是陽煤集團在人才引進工作上的“先行先試”。科研副院長的招聘到位,將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機制的作用,促進科研工作有力開展。
陽煤化工一方面與美國燃氣技術研究院、美國能源環境研究院合作,開展煤氣化、煤層氣制烯烴等研究;另一方面,與國內高校、知名院所(公司)展開闔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通過合作,拓寬科研視野,提升研發人員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
陽煤化工堅持“管理、科技、人才”並駕齊驅,倡導“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方法,打造技術引進、研究、吸收、創新、推廣的平臺,構建催化劑生産、應用、回收的平臺;用産業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品牌影響力,提升煤化工技術推廣、應用能力;成立技術中心,並堅持大部室管理,理清權責,推動國家級實驗室的建立。
通過管理創新、科技創效、人才創優,陽煤化工在業界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步提升,綜合實力位居山西省首位、中國化肥第2、中國化工第13位。獵獵大旗迎風招展,虎狼之師昂首闊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引下,在集團公司的全力支持下,陽煤化工全員上下將秉承“同心做人、合力做事”,以真幹、實幹加苦幹的精神面貌,著力將陽煤化工打造成為國際化工龍頭企業! (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