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山西生態文明建設
原標題: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四論認真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指示精神,進一步把山西的事情辦好
“人説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曾引發了多少人對山西這方表裏山河的嚮往之情。然而,近年來,環境污染卻成為山西這個資源大省的心頭之患。如何立足省情,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
生態文明,國之大計;環境保護,立省之要。山西生態文明之路究竟該怎麼走?對此,習總書記視察山西時關於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精神,不僅點中了山西生態環境問題的要害,而且指明瞭山西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出路。
習總書記指出,先天條件不足,是山西生態環境建設的難點。同時,由於發展方式粗放,留下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纍纍傷痕,使山西生態建設任務更加艱巨。這一重要論述,點中了山西生態環境問題的要害。習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為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決不允許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再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省不斷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實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項行動計劃,空氣平均達標天數增加,地表水環境品質改善,土壤環境品質達標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同時,山西省在配合中央環保督察和狠抓整改中取得積極成效。但必須清醒看到,目前,山西省産業多元支撐格局尚未形成,山西生態環境嚴峻形勢並未根本轉變,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憂患意識,以更大的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環境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補起來。
習總書記指出:“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方面採取超常舉措,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為此,我們必須紮實抓好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點任務。對山西而言,就是要大力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山西省環境治理的實踐反復證明,任何一勞永逸、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都不現實,小打小鬧的環保行為沒有出路,末端的煙口控制難以回天。如果沒有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環境保護勢必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邁入標本兼治的新境界。面對這場綠色發展的深刻革命,依然需要來自更深層面的大破大立。所謂破,就是要堅決打破那些阻礙綠色發展的罈罈罐罐,徹底淘汰落後産能;所謂立,就是要從心底樹立起綠色發展的大旗,在轉型升級中實現浴火重生。
與此同時,還要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繼續抓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項行動。要重點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大力實施“兩山七河”生態修復工程;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今年造林面積要高於去年;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綜合治理;構建京津冀生態屏障;要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傳統産業循環化發展、新興産業集群化發展步伐,嚴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要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要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千里之行,始於內心;百年大計,成于實幹。目前,山西省已按照中央要求出臺了《山西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下一步關鍵是,要以不動不搖的戰略定力、擼起袖子的實幹精神,讓方案在三晉大地落地生根。
習總書記深刻揭示了右玉精神的本質內涵,強調右玉精神是寶貴財富,一定要大力學習和弘揚。這是山西人民的光榮,更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一定要使右玉精神在全省發揚光大,成為建設綠色山西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讓我們牢固樹立為人民謀利益的發展觀、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年年歲歲,日積月累,只爭朝夕,久久為功,在綠色革命中建設綠色山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