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省人大代表支招 城鄉學前教育要均衡發展
早期教育理論認為,3歲—6歲是一個人智力、思維、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在城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普遍會進入幼兒園,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而在農村,由於各種客觀原因所限,不少地方的學前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
山西省人大代表付慧芳説,近幾年,國家、省、市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先後實施了兩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連續實施了農村幼兒園改造項目和新改擴建標準化幼兒園建設項目,學前教育辦學條件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依舊存在師資配備不足、經費保障困難等“軟體”方面問題。
山西省人大代表李建強分析了農村學前教育基礎薄弱的原因:一是農村幼兒園建設主體職責不明確,經費偏少難保障。農村學前教育沒有納入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農村幼兒園辦園經費一直靠“以幼養幼”的辦法解決。但是由於幼兒少、收費低,“以幼養幼”這種機制根本解決不了農村幼兒園的辦園經費問題。二是教師短缺待遇低。三是家庭式幼兒園有待規範。
學前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僅僅表現在城鄉差異上。山西省人大代表史秀莉認為,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公辦與民辦等學前教育的差異,也讓孩子們在起跑時站在不同的臺階上。史秀莉建議,山西省義務階段教育均衡發展勢頭平穩、向好,在中西部地區處於領先地位,為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山西省可以申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先行先試;或者各個擊破、逐漸推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比如:可以實現學前教育硬體設施的均衡配置;或者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配製方面無論公辦民辦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
學前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全社會都要關心兒童的健康成長。李建強提出,要齊心協力開創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他建議,一要高度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工作,把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農村學前教育工作,各有關部門在教師編制、工資保障、合同聘任、經費投入、園舍規劃、權益維護等方面扎紮實實為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辦好事、辦實事。二要強化鄉村兩級投資辦學主體意識和教育部門的主管意識,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增強投資主體責任意識,儘快把農村學前教育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制定出臺興辦農村幼教的優惠政策,努力形成有利於農村幼教事業發展的濃厚氛圍。三要切實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把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納入全額事業編制,在招考中小學教師的同時,增加指標,從幼師畢業生中公開招考一批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師,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四要建立新型、穩定、多元的農村幼教工作投資體制。充分利用鄉村閒置的校舍,把鄉鎮中心幼兒園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建立多元的社會投資體制,繼續堅持政府辦園和社會辦園“兩條腿”走路方針。通過強化教育教學評估一定辦園等級、二定收費標準的基礎性依據作用,切實增強教育教學評估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同時,不斷加強聯合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努力規範社會力量辦學。(記者 楊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