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黨建文化 正文

大同城區“322”工作法打造社區黨建體系

發佈時間:2017-07-14 16:39:35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人民網大同7月14日電 近年來,針對實際情況,大同城區通過“三整合”切實推動社區黨建體系健全完善,促進社區發展和居民服務水準雙提高。

  “三健全”破解區域化黨建合力不強的問題

  健全協調指導機構。健全區域化黨建“三級”網絡管理模式,建立區級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黨建工作協調指導委員會、社區黨建聯席會議三級共建協調機構,不斷完善社區共駐共建機制。

  健全相關政策制度。進一步明確和強化街道黨工委對駐區單位黨組織的組織協調權、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領導權以及對轄區黨員的教育管理權等職能。打破區域內條條塊塊的局限,對所涉及部門黨組織下達區域化黨建任務,要求其將區域化黨建工作納入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出計劃,明確責任,並作為考核內容。

  健全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制度。開展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協同構建條塊聯動、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搞、服務聯做、資源聯用“六聯”服務平臺,實現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良好態勢。

  “兩整合”破解社區黨建體系不健全的問題

  整合黨建工作領導組優勢,積極對接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衛計局、社區局、文化局、老幹局、綜治辦等部門,拓展服務項目,延伸服務觸角,發揮社區全方位、立體式的管理服務功能。如針對中老年人的需求,依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這一平臺,開辦“老年人日間康養中心”“樂年大學”“愛晚餐廳”“愛晚超市”,設立友好睦鄰、樂齡養老等特色服務項目;針對初、高中學生家長的需求,開設“中小學生課外學堂”等便民利民服務;針對貧困家庭、特殊群體的需求,實施百家單位結貧困計劃,開展幫貧、助困、解困等服務項目。

  整合轄區職能部門優勢,尋求共識,加強協作,促進融合,結合各社區居民實際需求,聯合共駐共建單位、志願者服務團隊共同設立“民情民意你點我來”“民情願景站”“微心願”等站點,廣泛吸納黨員、在職黨員、居民群眾參與,表達所需、所願、所求,反饋我幫、我助、我能,帶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樹立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黨員參與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的積極性,一方面激發各方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提升居民對社區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暢通民意訴求渠道,發揮黨組織凝心聚力的“主心骨”作用。

  “兩加強”解決黨員管理與服務水準不高的問題

  加強“在職黨員進社區”引領,抓好志願者多元服務。按照在職黨員進社區分團、建組的形式,將社區黨員、在職黨員依照其所在單位職能和個人特長優勢,成立若干個志願者服務團隊,對社區黨員實行全責管理,對在職黨員實行雙重管理,對志願者服務團隊實行星級管理,依託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建聯席會、共駐共建等平臺載體的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樣且切合實際的志願服務活動,設置“志願服務積分”項目,黨員每開展志願者服務項目1次,社區黨支部、所在單位黨組織為其累積10分,與年底開展的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和幹部年度考核實行掛鉤,志願服務團隊積分累計超過100分的,該團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及個人優先評先評優,以此引導和激勵黨員主動亮身份、展風采、作表率,積極參與志願者服務活動。

  加強社區黨員思想教育為核心,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為助力,採取“靜學+動學”相結合的方式,靜學,即積極動員黨員參加黨課、專題講座等學習培訓;動學,即主動聯繫黨員服務社區居民進行黨性實踐鍛鍊,以“靜學”涵養黨員服務意識,暢通群眾表達意願渠道,以“動學”拓展黨員聯繫群眾途徑,豐富黨員服務群眾內容,提升社區管理黨員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白鴻濱 張懷玉)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