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
生態環保工作既是發展問題,也是民生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使綠色發展成為轉型升級主旋律,永遠唱響“人説山西好風光”,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就要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於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精神,採取超常規舉措,使綠色多起來、山川美起來、生活品質高起來。堅持綠色發展,努力還舊賬,堅決不欠新賬,既只爭朝夕,又久久為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
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要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山西省地下有大面積採空區,地面有沉陷區、水土流失區,空中有畸重産業結構帶來的高排放,加之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憂患意識,以更大的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環境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補起來。
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要紮實抓好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點任務。在大力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同時,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繼續抓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項行動,實施採煤沉陷區治理提速工程。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兩山七河”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構建京津冀生態屏障。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傳統産業循環化發展、新興産業集群化發展步伐。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大環保倒逼轉型力度。
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右玉精神。60多年來,右玉縣各級幹部薪火接力、矢志不渝,換屆不換方向,換人不換精神,帶領人民在“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的惡劣環境下,靠著“鋤頭加窩頭、覺悟加義務”的苦幹精神,憑著“一把鐵鍬兩隻手、幹罷春夏與冬秋”的勁頭,硬是把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變成生態良好的“塞上綠洲”,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我們要切實把右玉精神運用到實踐中,更好地促進各項工作,牢固樹立為人民謀利益的發展觀、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使右玉精神在山西省發揚光大,成為建設綠色山西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朔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