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正文

長治教改讓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發佈時間:2017-07-28 14:13:15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9_2

7月16日舉行的長治市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吸引了來自全市13個縣市區的60支代表隊。圖為比賽場面。常馨攝

  全面規範學前教育辦學,認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兒園,以政府購買服務性崗位的方式配齊縣直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確保學齡前3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

  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可安排約15000個學位的主城區8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基本完工。完成18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標準化建設。長治市所有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基本通過達標驗收。

  校企聯合、産學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長治市職業院校已與420多個企業進行了校企合作,5757名學生實現本地就業,完成率達115%。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凈化教學風氣,提高教研水準……

  近兩年來,長治市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新,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推出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事項和創新舉措,有效解決教育事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城鄉居民對教育的滿意度也不斷提升。

  “入園難、入園貴”的背後是管理和保障問題——管理上去了、保障上去了,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城市發展快而幼兒園發展慢,是近年城市化快速發展留給教育的一道難題。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入園難、入園貴、教師缺、管理亂”的問題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面對問題,長治市經過深入調研,堅持深化改革破解發展瓶頸的思路,明確了“入園難、入園貴,是我們的管理跟不上,是我們的保障跟不上”的問題導向,確立了“改革引領,規範管理”的長治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導向,持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不斷提高城鄉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面。教育、國土、住建、規劃等8部門聯合出臺了《長治市城鎮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創出了配建幼兒園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的城市學前教育新模式。

  同時,該市還制定了《關於政府購買服務性崗位補充公辦幼兒園幼兒教師的意見》和《關於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扶持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幼兒園師資不足和民辦園經費不足的問題。

  硬體設施是基礎,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對於幼兒園,多年積澱下的管理模式是村辦、集體辦、民辦、公辦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也産生了村雇、校雇、集體雇、投資商雇代理教師的混雜格局。問題所在正是著力所在。長治市圍繞問題細緻梳理,定標準,立規矩,全方位推進學前教育改革,出臺《長治市小規模幼兒園辦園標準》《幼兒園分類驗收標準》,通過完善《公辦幼兒園年檢辦法》,徹底解決了幼兒園法人治理的混雜結構,形成了農村公辦幼兒園全部由鄉鎮中心校接管、民辦幼兒園由投資方擔任法人的法人治理格局。

  一年來,隨著市區濱河幼兒園、容海幼兒園、西南關幼兒園以及38所農村新改擴建幼兒園的投入使用,隨著50所普惠性幼兒園的認定扶持,隨著政府購買服務性崗位教師的上崗,“入園難、入園貴、教師缺、管理亂”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學生食堂、宿舍、廁所這些“小事”的背後是學校、教育部門和黨委、政府對學生的態度——“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2016年,在第32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山西省主要領導深入長治襄垣王村鎮小學,對一線教師進行親切慰問。並詳細察看了學生食堂、宿舍、廁所。

  小小的寄宿制學校的廁所改造牽動著山西省委的心,也牽動著長治市委、市政府的心,深深觸動了長治的各級幹部:學生的食堂、宿舍、廁所看起來是小事,但反映出我們的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基礎條件薄弱的問題。彰顯的是學校對學生的態度,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學生的態度,是黨委和政府對學生的態度——“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必須解決這些“小問題”。

  學生宿舍樓裏沒有廁所,住宿的孩子晚上跑到宿舍樓外的旱廁去,既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又存在著安全隱患,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並且要儘快解決。長治市立即成立了學生服務中心,專門來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排查廁所的問題、食堂的問題、宿捨得問題,出臺《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食堂、飲水、洗浴、廁所、取暖標準》,啟動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廁所旱改水工程,235所學校完成了廁所旱改水工程,18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年底將達到標準化建設標準。

  以寄宿制學校廁所改造為切入點,長治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持續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把全市基礎教育越辦越好。他們編制完成了《長治市教育“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城鎮中小學建設專項規劃(2016-2020年)》,迅速出臺了《關於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實施意見》,強力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的整體改革。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努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把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發展作為一條脫貧攻堅的實現途徑來對待,作為教育事業整體發展的攻堅方向來對待,加大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明確提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圍繞解決城鎮化發展給教育提出的課題,按照《關於農村學校和教學點佈局優化方案》,2017年撤並小規模學校及教學點74所,新建改擴建農村學校7所,合併學校48所。

  ——制定《農村小學教學點辦學標準(試行)》,開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扶持計劃”,做到了不足100人的學校和教學點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鄉村學校教師中高級職稱在規定比例上限再增加2%,解決小規模學校經費不足、“留不住”教師的問題。

  ——為促進教育資源均衡佈局,在主城區啟動新(改、擴)建8所中小學工作,力爭年底主體建設全面完工。這些學校投入使用後,可安排約15000個學位,將有效緩解主城區義務教育入學緊張問題。

  ——出臺《組建聯盟校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通知》和《推進辦學模式改革組建五大教育聯盟的實施方案》,選擇20所優質義務教育學校、39所省級示範園對口幫扶貧困縣義務教育,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制定向貧困地區傾斜招生計劃政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惠民政策,解決農村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得起學”問題。

  ——鞏固強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義務教育保障經費足額撥付到位。全長治市31.36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共計投入保障經費28723.88萬元,為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了教科書,對1.8萬名農村貧困寄宿生給予了生活補貼2034.27萬元。生均公用經費不論小學還是初中均達到了省定標準。

  ——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免費營養餐工程。積極推進有資質的供餐企業服務於農村寄宿制學校營養餐改進工程,努力實現配餐標準化、食品安全化、管理規範化、營養均衡化。2016年,營養餐工程保障資金共計投入4058.6萬元(其中市級2029.3萬元),貧困五縣營養餐受助人數由2015年的9483人增加至18444人,炊事員、生活管理員補助人數由2015年的782人增加至1292人。

  ——全力落實“全面改薄”政策,不斷深化改革,全長治市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正在不斷優化,宿舍、食堂、飲水、洗浴、廁所、取暖的標準在不斷提高,圖書、儀器、文體器材的品種和數量在不斷增加,2017年底長治市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將達到62%,2018年將實現全面均衡。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