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動轉型發展
原標題: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動轉型發展
因為曾經出現斷崖式下滑而深陷困局,山西經濟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令人關注。從去年7月30日山西省委常委會議提出經濟“下半年要好于上半年”開始,人們的目光一直緊隨山西經濟走勢。今年一季度,山西走出了長達兩年半的困難時期後,經濟“半年報”更令人期待……
在山西省上下學習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之際,我省年中“成績單”新鮮出爐,傳來更加令人振奮的好消息——GDP增長6.9%!
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向好,經濟總量大幅上升,增速邁入合理區間,追平全國增速。至此,山西省經濟發展“一季好于一季”:去年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今年一季度走出困難時期,上半年全面呈現由“疲”轉“興”的發展態勢。
【轉型彰顯新成效】由“疲”轉“興”態勢來之不易
審視這份“成績單”,可謂亮點紛呈:上半年,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9%,經濟總量同比增加863.9億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6.87倍,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416.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8%,非煤産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貢獻率達到66.7%,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9%,消費、投資增速加快。
無論是從總量、增速,還是從品質、結構來看,包括先行指標的活躍程度,山西省經濟增長不僅邁上了新臺階,而且在經濟發展方式上發生了積極變化。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曉東表示,在落後13個季度之後,山西省GDP增速終於趕上全國步伐,經濟增長首次步入合理區間。與之相對照,山西經濟一度遭遇斷崖式下滑,排在全國倒數位置、3.1%的增速,令人感慨。
良好的經濟數據來之不易,市場供求關係改善、工業品出廠價格回升帶來的利好是表層原因,變化源自更深層次。山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旭強分析,“經濟發展良好局面,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走轉型之路、實施各項政策累積效應顯現的結果。”山西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山西省發展確定方位、引領方向、標明路徑。
2016年,山西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後出臺和實施了包括工業提質增效“20條”、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44條”在內的16個改革類制度性文件,涉及轉型綜改、煤炭電力、生態環保等領域。煤炭去産能2325萬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去年下半年,山西召開了3次重要會議。7月30日,山西省委召開常委會議,用最困難時期、最熱切期盼、最緊迫任務來概括當時山西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一個指引、兩手硬”思路和要求。年底,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要堅決跳出以往“市場好時無暇調整、市場差時無力調整”的怪圈,徹底擺脫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實現主動轉型、創新轉型、深度轉型、全面轉型,走出一條資源型省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新路。山西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煤炭走勢、民企態勢、改革趨勢”上廓清迷霧、凝聚共識,全力以赴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
一年來,山西省經濟發展節節攀升,全面呈現出由“疲”轉“興”的發展態勢,充分表明黨中央對山西工作的決策指示是完全正確的,同時也彰顯了山西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實踐證明,山西省委提出“一個指引、兩手硬”思路和要求,加強和改進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作出的決策部署是正確的。
【轉型迎來新機遇】經濟向好為轉型奠定了基礎,贏得了空間,增強了信心
統計數據充分展示了我省推進轉型發展的力度。推進傳統産業改造,設立10億元技改專項基金,上半年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增長16.5%,快於一季度3.4個百分點;加快新興産業發展,佈局了60個大數據項目,15個已開工;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簽約項目901個,落地585個,開工627個,累計到位資金總金額1749.7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簽約項目351個,佔比為39%。
習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山西政治生態已經由“亂”轉“治”,山西發展已經由“疲”轉“興”。這是對山西發展態勢和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也是分析和把握當前經濟形勢的根本遵循。
“越是市場情況良好,越要加快推動轉型,獲得長期的持續的發展動能。”山西省經信委經濟運行局局長陳廣慧強調。一年來,山西主要經濟指標發生了顯著的積極變化。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大幅上升,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顯著提高,經濟結構和發展動能持續改善,供求對接和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這些變化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一方面讓大家看到推動轉型帶來的良好效果,堅定了繼續推動轉型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提高了全社會承受轉型“陣痛”的能力,緩解了轉型帶來的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去”的底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山西做到了“主動去、堅決去、去到位”,為有效供給贏得了空間。
隨著山西省經濟發展由“疲”轉“興”,山西省委、省政府從發展戰略高度凝聚轉型共識,圍繞轉型發展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形成了推動轉型新格局,山西省轉型發展的氛圍發生了積極變化。
各級主要領導幹部抓轉型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大;不少地方開始呈現出爭相轉型的可喜態勢;許多企業正向轉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也日漸濃厚,新註冊企業數量超常增長。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央企、民企、外企入晉,晉商晉才回鄉創業,都不再是衝著煤炭資源而來,談的幹的基本上是新興産業項目。這些都為山西持續轉型創造了條件。
【轉型需恒久之功】橫下一條心,堅定不移走轉型發展之路
當經濟全面向好,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的産品價格出現恢復性上漲之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個別地區和行業會不會重新依賴資源低端輸出,“走回頭路”,延宕轉型進程?
回顧山西省近些年經濟發展歷程,審視發展過程中的慘痛教訓,不難發現,山西經濟幾番起伏跌宕,一直跳不出“市場好時不想轉型,市場差時無力轉型”這一怪圈。歷屆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推進經濟轉型上進行了艱辛努力,取得積極進展,但受多種因素制約,經濟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集中、單一,嚴重依賴原材料輸出的産業結構,使山西比起其他省份,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衝擊,這一深層次癥結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在山西省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表露無遺。這些年,山西省上下經歷了結構失衡、市場劇變帶來的切膚之痛,山西應當深刻汲取歷史教訓,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面對樂觀的經濟形勢,必須保持清醒,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全面走向“大治”的關鍵時期,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發展。
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雖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但山西省經濟結構尚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解決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最緊要的是在經濟基本面全面好轉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強“不轉沒有出路,轉慢就要落後”的憂患意識,認識“轉”的規律,強化“轉”的舉措,擔起“轉”的責任,保持轉型發展的持久強勁態勢。
認識“轉”的規律。轉型發展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轉型與增長是相輔相成的,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穩是基礎,調是方向,要在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的情況下,防止盲目樂觀,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
強化“轉”的舉措。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處理好“老飯碗”與“新飯碗”的關係。補上新興産業短板,這是主攻方向,同時,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很重要。年中“成績單”告訴我們,良好的經濟面是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協同發力的共同成果。山西省傳統産業中的新動能正在逐步累積增加,例如,山西省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增速分別高於火電3.9個和169.2個百分點。
擔起“轉”的責任。轉型必須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當下要用非常之力,長遠要有恒久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覺悟和定力,推動轉型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轉型先要破難題】從六大方面謀新篇、開新局
從歷史上看,山西省經濟在全國位次相對靠前的時期,也是對煤炭依賴相對較小的時期。隨著一煤獨大的形成,山西結構性矛盾突出,雖曾有過高速增長期,卻難以持續,甚而在全國位次後移。
資源型經濟如何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是當前我國不少省份面臨的問題,更是山西省一道繞不開的坎。
習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指出,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産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經濟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
如何破題,首先要抓住重要歷史機遇。
深化轉型綜改試驗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是山西的二次創業。2月25日,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管委會成立,示範區包括太原、晉中的8個園區,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首批開工71個項目,總投資達1000億元。示範區將在體制機制、管理模式、産業培育、科技引領、金融服務、配套服務等6個方面為全省作出示範,對山西省經濟起到引領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我省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有效轉變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山西省轉型升級難得的機遇。去年,山西省退出煤炭産能2325萬噸,居全國第一,直接扭轉了全國煤炭供求關係。今年,在煤炭價格上漲43.4%的情況下,山西省及時分解下達了去産能年度任務,涉及1740萬噸煤炭的18座煤礦已于5月底全部停工停産,彰顯了山西抓住機遇、堅定轉型的信念和決心。
山西要抓住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産業優、品質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山西經濟雖然呈現由“疲”轉“興”的良好態勢,但持續回升基礎尚需加強,結構調整遠未完成,持久轉型尚需持久加力。必須牢牢扭住轉型發展不動搖,堅持問題導向長短結合破解難題。
下一階段,山西應當在打開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新天地、積極探索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攻堅深度貧困躋身全國扶貧工作第一方陣、以廣闊的視野謀劃軍民融合發展大文章、把握“三位一體”主題形成地方金融工作新局面、弘揚晉商開放精神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這6個方面謀新篇、開新局,不斷豐富轉型內涵、拓寬轉型空間、增強轉型後勁。
【轉型需非常之力】狠抓落實,推動各項舉措生根開花
轉型重在落實,想要大有作為,關鍵在於善抓落實。一年來,山西省委一直把抓落實與作決策擺在同等重要位置。
去年9月,山西省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萬名幹部入企服務,歷時兩個月解決問題8000多個。今年4月,省市縣三級成立服務企業辦公室,建立了服務長效機制,幹部入企實現常態化。
去年11月,山西省政府建立了“13710”工作制度,實現了重大決策、重要部署的建檔立卡、實時跟進、動態跟蹤、催辦督辦,省、市、山西省直部門的互聯互通,形成抓落實工作機制。優化政務環境,提高工作效能效率,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年來,山西省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大任務、實施開發區“二次創業”、構建多元化中高端産業體系、加快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一流人才政策”、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
“擼起袖子加油幹”,是時代賦予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這一代人向未來作出的承諾。“撲下身子抓落實”,是真抓實幹的態度,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態度。成績都是幹出來的,今天山西轉型發展取得良好成效的生動局面,就是一級帶著一級幹、撲下身子抓落實的結果。下一階段,全省上下要進一步狠抓落實,推進轉型發展各項舉措生根開花。
轉型舉措落地,應把握趨勢抓落實,加強對産業和科技變革細分趨勢的調查和研究,在尊重市場配置資源決定作用的過程中,更好地招商引資,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
轉型舉措落地,應推動改革抓落實,堅持提高站位,強化改革力量,全面推動與轉型直接相關各項改革舉措落地,把抓落實的過程變成改革創新的過程,變成樹立鮮明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的過程。
轉型舉措落地,應轉變作風抓落實,牢固樹立轉作風、抓轉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盯住問題不放手,撲下身子抓落實,堅定做轉型發展的引領者、推動者、實踐者。
“山西經濟一定要轉型升級、浴火重生”,這是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對山西轉型的堅定決心。山西,只要抓住重要歷史機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新天地,定能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山西日報記者 冷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