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汗水澆築腳下路

發佈時間:2017-08-09 16:16:24 | 來源:太原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雖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猶在,特別是室外的中午,悶熱難當。但在太原市市政建設開發中心負責建設的水西關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工地上,近300名市政工程建設者依然堅守崗位,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近一段時間,太原,高溫、暴雨交替來臨。這對工程建設者來説,著實增加了施工難度。

  水西關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西起桃園路,東至解放路,全長1200米,規劃紅線寬30米。該工程與一般道路改造工程有所不同,需要在改造道路的同時,在地下敷設兩條直徑3.5米的排水管道,在周邊8平方公里區域再增加一條泄洪通道。

  由於水西關街地處中心城區,車流如梭、人口眾多,因而對改造工期的要求特別緊迫。施工人員大多來自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耐高溫能力強,但今夏的太原確實還是讓他們經受了挑戰。

  3.5米直徑的雨水管道,在太原市的地下管網中還是首次敷設。如此大的管徑,採用大開挖法施工,對道路兩邊密集的建築危險性太大,只能採用頂管法。頂管法施工,就要首先設置沉井,為頂進機械開設“陣地”。水西關街共設置沉井3座,每座深約10多米,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需要用鋼筋混凝土砌築而成。為保證沉井的穩固性,機械連軸轉,工人三班倒,硬是冒著酷熱順利完成。項目部總工李彬介紹,最熱的那幾天,為了防止工人中暑,他們持續不斷地往工地送西瓜、綠豆湯、冰糖、礦泉水等防暑用品,盡一切可能為工人提供良好的施工、生活條件。

  為了讓施工人員休息好,水西關街工程處為大家基本上配備的是活動耐高溫的防火板房,裏面也全部配備了電扇、空調等降溫設備。為了保護工人身體健康,李彬介紹,除了一些中途不能停頓的工程外,他們盡可能調整施工作息時間。讓大家在早晨、傍晚涼快的時候施工。來自四川的張思虎是一名鏟車駕駛員,主要工作職責是在工地上拖運鋼板樁。天氣正常的時候,一個班4個小時,高溫時節,項目部要求每兩小時一輪班。

  目前,太原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以機械為主。按多年前人扛手抬的模式,水西關街改造這樣的工程,至少需要上千名施工人員,現在則僅需要300人,四五十台機械。整個施工現場,開挖溝槽、調運材料、打樁拔樁,全部由人工操作機械來完成。用鋼板樁做維護,是“水、電、氣、暖”等管線溝槽開挖時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防止溝槽塌陷。在工地現場上看到,打下一根長十幾米、寬三四十釐米、重一兩噸的鋼板樁,僅需要兩名工人、一台機械,歷時五六分鐘,這在僅靠人力的時代,絕對是不能想像的。

  水西關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開工僅兩月時間,進展喜人。在狹小的工地上,建設者們按照施工圖紙,有序推進各項分部工程。對於他們來説,在中心城區施工,不僅要保證工程進度、品質、安全,還需要兼顧周邊居民出行安全。每一處作業面,周邊常常又有行人、自行車通行。施工人員除設置必要的隔離設施外,還組織人員不斷勸導提醒。

  在全體建設者辛勤努力下,水西關街最大的分項工程——防洪管道頂管工程沉井作業進入尾聲。本月底至下月初,頂管工程就可正常展開。(作者:陳劍)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