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晉中 正文

太行山盲藝人的80年變遷

發佈時間:2017-08-10 10:54:1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太行山盲藝人的80年變遷:從抗戰宣傳隊到傳統文化傳播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瞽記1937——太行百名盲藝人抗戰民歌演唱會”現場。宋立超攝

  中新網晉中7月5日電 (中新網記者 宋立超)7月5日,來自太行山脈沿線多個縣區的盲人宣傳隊結束了為期一天半的旅程。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們拿起嗩吶二胡,敲起竹板鑼鼓,用極具山西特色的太行山民歌小調,帶人們回憶了那個烽火年代。

  他們被當地人稱為“沒眼人”,曾常年結伴行走在太行山的溝壑裏,走村落,過山梁,吃百家飯,為山民歌。在老區人的回憶裏,一人搭著另一人肩膀蹣跚行進的特殊隊伍,曾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命運的改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侵華日軍在太行山區無惡不作。從那時起,沿村賣唱為生的“沒眼人”組成了盲人宣傳隊,利用流傳在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民歌小調,一方面宣傳抗日,一方面探聽情報。

  “盲傳瞽書”是盲藝人們的獨有表演形式,其中包括了開花調、三弦書、鋼板書等多種在太行山區流傳千百年的民間曲藝。戰爭年代,一支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隊伍依然活躍在山間鄉野,不同的是,他們身上已背負著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使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盲藝人在表演。宋立超 攝

  《左權將軍》、《八路軍和日本鬼不一樣》、《劉鄧大軍南下》......7月4日晚間,在“瞽記1937——太行百名盲藝人抗戰民歌演唱會”現場,盲藝人們的表演或悲切,或嘶吼,或振奮,數百名民眾無不深受感動。

  成立於1938年的左權縣盲人宣傳隊有著光榮歷史。而在現任隊長劉紅權心中,儘管硝煙早已遠去,但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我們會去城市、去鄉村,去各種地方不停演出。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曲調接地氣,生動反映了我們所經歷的苦難和艱苦的奮鬥,我們的宣傳作用還在繼續,要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人們不忘歷史,珍惜現在。”7月5日,劉紅權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劉紅權堅持的另一個理由是傳承。盲藝人的表演是大山裏最原生態的民歌曲調,其中多個曲種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我們要讓別人知道,大山裏的音樂有多麼好聽。同時也希望年輕人能夠加入進來,傳播、傳承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劉紅權説。

  80年過去,新時期的盲人宣傳隊仍然活躍,只是他們已走出太行山區,用自己最傳統的東西,去影響更大、更廣的領域。

  據介紹,目前,太行山脈沿線十余縣區的盲藝人已成立“太行盲藝人聯誼會”,旨在加強溝通、協同保護傳統民間藝術。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