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縣八成貧困人口實現“綠色脫貧”
山西日報訊 沁水縣依靠豐富的林牧及旅遊資源,大力開發綠色有機食品,通過發展“林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有效促進了貧困人口增收,3年多來,沁水縣綠色脫貧人數佔到脫貧總人數的82%以上,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綠色脫貧的“雙贏”目標。
近年來,沁水縣確立了“生態沁水,綠色脫貧”的發展思路,著力將“綠水青山”變成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他們因地制宜、創新機制,通過採取合縱連橫的方法,不斷壓實綠色産業增收的基本面、擴大綠色産業富民的覆蓋面。合縱即從縣、鄉、村、貧困戶縱向到底,每年拿出1億元的特色農業發展扶持資金,出臺百企千村企業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全力實施一村一業一主體的特色現代農業。連橫一是把全域旅遊、光伏發電、氣化沁水等全部列入綠色産業發展範圍,改變過去農業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採取多部門聯動機制;二是在3個金融部門設立貸款風險保障金,通過融資、貸款貼息等方式解決綠色産業資金投入難問題;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採取“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引進江蘇楓彩、大象農牧等企業,將綠色産業與農戶、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抱團發展。
經過連年發展,沁水縣綠色産業已從點狀存在發展到沿山、沿河、沿路的線性存在,進而擴線成面,形成了西部旅遊、綠色種植、光伏發電,北部乾果經濟林、養殖、中藥材、連翹,中部經濟林、蔬菜、雜糧種植,東部沁河古堡遊、樹理文化遊、氣化沁水、設施農業四大綠色發展板塊,綠色産業已經成為沁水群眾實現脫貧的主要途徑。 (于春艷 竇韶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