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座鄉村古橋見證時光
曲沃通晉橋(明)。 圖片提供:常亞平
山西日報訊(記者孟苗)8月8日,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公佈了山西省鄉村古橋調查成果:通過多年開展的“走鄉村、看實情”調查,山西統計錄入了63座鄉村古橋。其中金代古橋5座、明代古橋20座、清代古橋38座,這些鄉村古橋分佈于9市39個縣區,在鄉村文化中,是見證時光的一道亮麗風景。
山西鄉村的古橋類型豐富多樣,現存金明清時期的63座鄉村古橋,主要是石橋、磚橋、木梁橋、磚石混合橋、夯土橋等5種類型。在外觀形制上,有單孔實肩石拱橋、單孔敞肩石拱橋、聯拱敞肩石拱橋、雙孔石拱橋、三孔敞肩石拱橋、木梁橋、聯拱石橋、三孔石拱橋、七孔石拱橋、九孔石拱橋、十二孔券洞式跨河石橋、夯土橋等12種。在材料使用、結構製作、排水設施、裝飾手法上均典雅古樸,寓意深遠,顯現了山西境內鄉村古橋的發展成就。
調查顯示,金代鄉村古橋有5座,分佈于長治、臨汾、晉城、忻州4個市,有屯留縣仙濟橋、襄汾縣洪濟橋、原平市普濟橋、晉城市晉德橋、襄垣縣永惠橋。這5座金代古橋都建立在鄉村的河流之上,處於交通要道的位置,整體選料考究,造型美觀實用,石雕精美大氣。原平市普濟橋,是金代橋梁建築的一個精品之作,橫跨在原平市城北崞陽鎮南門外河流上,創建於金泰和三年(1203年),現存橋體仍然保持了金代石橋的雄姿。該橋作為聯栱敞肩石拱橋,由單孔大券和4個小券構成,大券跨度19米,矢高7米,全長82米,寬8米,遠望橋體外形十分秀美壯觀。
明代鄉村古橋有20座,分佈于長治、臨汾、晉城、忻州、大同、朔州、晉中、運城、呂梁等9個市18個縣區。右玉縣永濟橋、曲沃縣通晉橋、柳林縣廣濟橋等17座分佈在各縣的鄉村周邊。另有3座古橋是架設于村落內的溝壑或河道之上,形成了鄉村古橋隨勢築橋,便民出行的靈活佈局和時代特點。運城涑水河古河道上架設的臨猗縣胥村橋、聞喜縣南關橋、永濟市卿頭洪橋三座石拱古橋,距離有別,形制相倣,構成了山西明代鄉村古橋的一道亮麗景色。
清代鄉村古橋有38座,分佈于大同、長治、朔州、晉中、運城、忻州、臨汾、呂梁8個市22個縣區。這些清代鄉村古橋在選址與建立的位置上,有30座古橋梁是構築于河流或溝壑之上,以便鄉民出行。其中的沁源縣靈空山巒橋,由木質材料搭建,因其獨特的橋梁的構造技術,讓今人嘆為觀止。另有8座古橋梁構築于鄉村之中,最引以為榮的是芮城縣永樂鎮窟垛村中窟垛澗上一村建有三橋,以北、中、南三座古橋為構築,不僅滿足了通行所需,同時美化了山村景觀,是清代鄉村古橋熠熠閃耀的亮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