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文化扶貧的山西實踐

發佈時間:2017-08-16 09:02:42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呂梁市圖書館南圪垛分館,一個閒置5年的農家書屋被成功改造成農民的“技術保姆”;晉中市和順縣許村,一個曾經貧瘠的小山村華麗變身為“中國鄉村版798”,且成功舉辦了4次“中國和順許村國際藝術節”;朔州市右玉縣,2016年,右玉縣文化旅遊産業收入16.5億元,佔當年右玉縣縣地區生産總值的29.2%,文化旅遊業已成為右玉的戰略性支柱産業,綠水青山正在逐步變成金山銀山;話劇《蒼河歲月》、音樂史詩《為有犧牲多壯志——右玉和它的縣委書記們》等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從今年年初至6月底,省文化廳已組織免費送戲下鄉5688場,在貧困縣演出2469場,觀眾達600萬人次……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系統工作者深入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對文化扶貧工作的部署,沿著“精準滴灌”的路徑,力求在文化扶貧工作中做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他們和當地政府一起在公共文化設施扶貧、文化惠民扶貧、文化産業扶貧、藝術創作扶貧、文化人才培養扶貧等細分的領域裏用心、用力、用情,因村、因戶、因人制策,不僅使更多貧困人口平等地分享文化福利,更是通過扶智、扶志、扶技,讓貧困群眾腦袋和口袋都“富”起來。

  公共文化設施扶貧和文化惠民扶貧

  讓群眾在精神上真正“富”起來

  “治貧”必先“治愚”,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文化事業,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準,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的關鍵所在。因此,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展與深入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儘早滿足貧困群眾對知識、技術、文化的基本需求,2017年上半年,山西省文化廳就下達免費開放資金2925萬元,用於山西省貧困縣(區)58個公共圖書館、58個文化館、12個美術館、658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百縣萬村”工程中175個示範村的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已進入政府採購流程。同時,山西省文化廳還為1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文化館配送價值456萬元的流動文化車,在文化惠民方面更是下達專項資金3724萬元,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862個農村文化活動場所配送設備,為貧困縣開展免費送戲下鄉服務2469場。

  給予資金援助重要,把專項資金用好更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起來容易,讓基礎設施發揮作用難,需要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用心和智慧。

  從只有2個書架、1500冊圖書到新增3000冊新書、配備4台電腦、1台電子圖書借閱機、開通無線網絡,

  今年年初,建成5年少人問津的呂梁市臨縣南圪垛村農家書屋,一經改造升級變成了呂梁市圖書館南圪垛分館,村民便紛至遝來,看書、聽講座、排隊上網學技術。1個閒置5年的農家書屋就此變成農民的“技術保姆”。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制定了《呂梁市文化局關於在臨縣南圪垛村進行文化扶貧試點抓點帶面工作方案》。經市委主要領導批准後,呂梁市文化局與臨縣文化局在臨縣南圪垛及高家圪臺、沙垣自然村鋪開了12項文化扶貧試點工程,完成後又將試點村擴大到臨縣馮家會、白家山、李家山、青塘、後劉家莊等20個村。

  朔州市右玉縣自2014年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新建、改擴建了一大批公共文化設施,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全面達標,鄉鎮文化機構人員設施配備齊全,全縣公共文化設施設置率和達標率達到100%,真正讓貧困群眾與全縣人民共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為該縣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

  在山西省貧困地區,一個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和完善滿足了貧困群眾對知識的渴求;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建設讓貧困群眾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流動文化車把優秀的文娛節目送到了貧困群眾家門口;貧困村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室、簡易戲臺、宣傳欄、文化器材、廣播器材,還能免費看戲……公共文化設施扶貧和文化惠民扶貧,讓群眾在精神上真正“富”起來。

  文化産業扶貧

  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同頻共振

  如果説在文化事業領域扶貧是“授人以魚”,那麼在文化産業方面的扶貧就是“授人以漁”,因為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産業,將帶動貧困地區人民自主脫貧,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富裕起來。

  幾年前,和順縣許村還只是太行山裏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短短幾年間,通過“文化搭臺”,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藝術家前來交流創作,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成功舉辦了4次“中國和順許村國際藝術節”,被人們譽為“中國鄉村版798”。許村的巨變徹底改變了當地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有人看準文化旅遊辦起了農家樂,也有人看準了高效農業等增收的渠道,走上了産業脫貧之路,不僅“富”了腦袋,也“富”了口袋。

  不僅僅是晉中,在呂梁、忻州、朔州、運城等市,文化産業園區、各種藝術節、民俗節、文化節、攝影節等正成為當地文化産業扶貧的重要載體,受到群眾的歡迎。而加強“一地(鄉鎮、村)一品”特色文化産業開發,推動貧困地區文化産品走出去和培養特色文化産業人才工作也在全省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文化廳在推動貧困地區文化産品走出去方面更是做了不少工作。組織貧困地區文化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和2017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展示貧困地區的優秀文化産品和優勢産業項目。在山西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座談會上對吉縣“壺口搬卷”、浮山縣弟子規文化創意園等貧困縣項目做重點推薦。舉辦文化創意設計、行銷人才能力提升等培訓班,重點為貧困地區培養創新型、管理型文化産業人才。

  藝術創作扶貧

  講好山西扶貧故事

  在山西省扶貧戰線上有許多感人的故事需要被傳揚,有許多優秀的人物需要被歌頌。藝術創作扶貧就要發揮文化扶貧的優勢,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脫貧攻堅優秀作品,來為這場偉大的攻堅戰鼓舞士氣、振奮精神。

  據山西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話劇《右玉右玉》已經完成初稿;音樂史詩《為有犧牲多壯志——右玉和它的縣委書記們》完成創作;《古槐情》(原名《洪洞好人》)《三英村紀事》《太陽照在南陽河上》等一大批反映扶貧攻堅的舞臺藝術作品已經完成。“中國夢·太行魂”山西畫院展覽活動於4月下旬開始,山西畫院畫家及院聘畫師一行30人前往平順進行寫生創作活動,現處於創作和整理階段。

  今年以來,呂梁市縣文化部門多次組織全市文藝工作者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采風創作活動,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特別是市文化局召開了“脫貧攻堅、生態建設”文藝創作座談會後,徵集到《呂梁護工》等一大批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戲曲、歌舞作品,呂梁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組織了調演活動,受到各方好評。在完成送戲下鄉的基礎上,呂梁市直院團還開展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脫貧攻堅巡演和“深化脫貧攻堅、助力夏季攻勢”百日百場巡演活動,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除了已經搬上舞臺的,山西省文藝工作者在深入扶貧一線的采風中,還挖掘到了許多感人的事跡,像呂梁市扶貧辦副主任犧牲在工作崗位上;長治市建設局一年輕幹部,在妻子陪同照顧下帶病扶貧;醫學院一年輕姑娘,帶頭捐款扶貧等等。這些素材為今後繼續講好山西扶貧故事做了充足的準備。

  文化人才扶貧

  培養一支“永遠不走”的文化人才隊伍

  無論是何種扶貧,最終還是要看當地人自身脫貧的意志、決心和能力。加強貧困地區的優秀人才培育和引進,是開啟脫貧致富的一把金鑰匙。培養一支“永遠不走”的文化人才隊伍,對山西省文化扶貧工作至關重要。

  山西省文化廳今年上半年投入資金1654萬元,選派了788名文化人才到貧困縣提供文化服務,同時接收了36名貧困縣優秀文化專業人才到山西省直文化單位挂職鍛鍊,並舉辦了4期山西省2017年度“三區”文化人才專題培訓班。

  為了弘揚、保護、傳承河曲民歌二人臺等民間藝術,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河曲教學基地建設。今年6月1日,河曲縣政府與學院正式簽訂了職業教育對口幫扶合作意向書,並舉行了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河曲教學基地揭牌儀式。

  在運城市聞喜縣,縣文化館、圖書館積極落實總分館制建設,加強對鄉村文化隊伍的培訓和指導。近年來,縣文化館每年為每個鄉鎮至少培訓5-10名文化活動骨幹,為貧困村培訓1名文化管理員。截至目前,聞喜縣共有24個各類文化協會,14個農民業餘劇團,常年活躍在鄉村一線,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

  和順縣依託10名“三區”文化人才,通過鼓勵、引導、宣傳、發動,一個人帶動一支隊伍,一支隊伍活躍一個鄉村,鄉村聯動激發一個鄉鎮。目前,全縣共吸納1500余名社會文化志願者,組建鄉村文藝隊400余支。根據每個鄉鎮的文化需求,採取零距離、面對面的文化志願服務模式,提供“訂單式”文化服務。這種零距離、面對面的文化精準扶貧服務模式,打通了文化服務工作的“最後一公里”。

  本土文化人才隊伍的茁壯成長,將不斷為山西省文化扶貧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山西日報記者 孫蕊)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