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縣:特色香菇産業撐起農民致富傘
央廣網呂梁8月30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呂梁臺記者薛昊)山西省呂梁市推進産業扶貧項目到村到戶,加快“一村一品一主體”建設,努力實現所有貧困村村有産業、有帶動企業、有合作社、有電商,貧困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有技能“六有”目標。臨縣廟坪村把發展特色食用菌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産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全村食用菌産業從零起步,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發展,將小香菇做成了大産業。
在臨縣豐林專業種植合作社的香菇種植大棚,記者看到工人師傅們正在採摘成熟的香菇,隨後將裝車送往周邊縣市。據了解,這種由棗木菌棒培育的棗木香菇因為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所以説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並且自投放市場以來也是供不應求。
臨縣豐林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由廟坪村幹部,帶動村民入股,註冊成立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有以蔬菜、食用菌種植、生産、加工、銷售以及光伏發電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30畝,可帶動周邊村貧困勞動力300多個。在香菇大棚裏,工人劉玉連和記者聊了起來。“以前以種地為生,我們兩口人總共只有一畝多地,收入一年就是個一千來元。自從建起香菇大棚,我們就來這裡打工,一年能掙2萬多,對於生活就有個保障了”。
臨縣有85萬畝紅棗林,豐林專業種植合作社依託棗木資源優勢打造的“湫川豐林牌”特色棗木香菇,遠銷北京、福建、廣東等全國10多個省市,年總産值突破1000萬元。僅此一項就帶動廟坪全村2700多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
通過公司+貧困戶+勞務模式,公司常年吸納周邊120多個貧困勞動力就業,年人均工資性收入可達2.6萬元。在園區的示範帶動下,周邊赤卜浪、南莊、張家溝、都督等四個村的92戶貧困戶也組建了合作社,修建了香菇大棚,園區前期提供菌棒和技術服務,貧困戶種植,公司保護價回收,統一對外銷售。
如今,以廟坪為中心的幾個村莊初步建成了集種植、養殖、林業、加工業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經濟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