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聚焦太原“醫改新政”

發佈時間:2017-09-06 09:41:11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整合縣(市、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組建醫療集團;實行人、財、物一體化管理,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建立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一體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級診療新秩序……

  今年起,山西省119個縣(市、區)將全面推行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日前,太原市醫改辦發佈實施方案。明確要實現“五升三降”,即醫保實際補償比上升,縣域患者下轉率上升,群眾健康素養提升,鄉鎮衛生院普通門診人次上升,家庭醫生服務能力提升;居民自付費用下降,患者外轉率下降,急慢性疾病患病率下降。

分級診療:

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

  8月1日起,太原市全面推行按病種分級診療改革,確定265個分級診療病種。

  所謂分級診療,通俗地講,就是小病去小醫院,大病去大醫院。

  分級診療有什麼好處呢?“不僅僅能減輕大醫院的壓力,同時也能給患者帶來便利”,太原市政協副主席郝寶清認為有三方面的利好,他説,首先是花費少,大醫院和社區醫院藥價一樣,但社區醫院診療費能報銷更多,未經轉診直接到大醫院看病,自費比例更高;其次是省時間,社區醫院離家近,自然可以少排隊;再次是醫患好溝通,大醫院病人太多,門診醫生看病不得不快,而社區醫生們可以和你細聊,對病情掌握更準更詳細。

  “分級診療是好事,但社區醫療水準畢竟有限,耽誤病情怎麼辦?”不少群眾希望分級診療,但很擔憂醫療服務的不均衡。

  太原市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正是要消除這樣的顧慮。記者了解到,改革將充分發揮醫聯體、醫療集團優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搶救能力;建立人員、技術、服務合理流動機制,基層人員培養激勵機制;採取巡迴醫療、駐村服務等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三醫聯動:

對以藥補醫釜底抽薪調服務價格體現價值

  近年來,太原市穩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太原市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耗材網上陽光采購,太原市屬12所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並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

  大數據模擬測算顯示,價格調整前後,太原市直公立醫院門診患者和市醫保住院患者的自付費用負擔,分別下降了17.26元和17.20元。太原市衛生技術人員總量達5.3萬人,全市總診療量和總住院量分別達到2248.5萬人次、78.45萬人次,分別較改革前增長了100.4%、71.56%,縣域內就診人數比改革前上升3.33%,住院次均費用比改革前降低9.13%,患者自付費用比例比改革前下降15%。

  三醫聯動,通俗地説就是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

  按照太原市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思路,將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建立與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項目付費相結合的醫保總額控制管理制度;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實行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逐步提高醫療服務在收入中的比例;在優先採購使用基本藥物的前提下,實行縣鄉村三級統一目錄、統一議價、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等。

實踐效果:

縣醫院就診人次增多衛生院有了住院收入

  作為山西省醫改試點縣,4月初,陽曲縣在山西省率先組建醫療集團,截至目前,陽曲縣人民醫院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分別增長11.7%、18.2%;鄉鎮衛生院月門診量平均增長15.3%,住院收入實現零的突破。

  陽曲縣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使醫療集團實現法人、資産管理、財務管理、業務管理、績效考核和藥品耗材統一採購的六個“一體化”。

  與此同時,醫療集團改革人事薪酬分配製度,將醫療服務收入全部用於人員獎勵,使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勞動報酬提高了24%;

  實行“總額預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倒逼醫療集團自覺控費,把工作重點放在做好疾病預防和健康保健上;

  推行“醫療+互聯網”,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已搭建基礎管理和業務平臺、臨床檢驗等平臺。

  在清徐縣,縣鄉醫療一體化改革也有了效果。

  以清徐縣人民醫院為核心,與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以及9個衛生院共同組成清徐縣人民醫院集團。

  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清徐縣人民醫院集團為鄉鎮衛生院購置了彩超等先進診療設備,保障了各項診療項目的正常開展。

  數字説明一切。

  上半年,清徐縣實現縣域門診15.35萬人次,同比增長13.60%,手術2651人次,增長36.03%,縣域內就診率從醫改前的35%提高到80%。(山西日報記者 范珉菲)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