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開發助大同縣黃花“振翅高飛”
山西日報訊(記者 范非)“早就想種幾畝黃花了,但以前全村沒有一畝水澆地,只能眼巴巴地瞅著人家賣黃花數票子。去年大同縣農發辦為我們爭取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打機井21眼,我種了3畝多黃花,3年後每畝至少收入1萬元,脫貧不成問題了。”9月7日,在大同縣瓜園鄉萬畝高標準農田開發項目區,貧困戶馬文海激動地説。過去只能種玉米、小雜糧的老旱地,如今變成了設施完善、機電配套、抗災能力強、田間道路通暢的高標準農田,且大多種上了畝均收入上萬元的黃花,這是大同縣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緊緊圍繞黃花這一全縣脫貧攻堅主導産業,調整思路,積極作為,使農業綜合開發快速融入當地脫貧攻堅主旋律的一個縮影。
大同縣是聞名全國的黃花菜主産地,有600多年的黃花種植歷史。2011年,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把黃花種植作為“一縣一業”和脫貧致富的主打産業,每年以超萬畝的速度快速推進。對此,該縣農發部門圍繞大局,順勢而為,主動融入發展黃花這一地方特色産業和精準扶貧産業的“大盤子”裏,充分發揮自身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培育特色主導産業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勠力助推全縣黃花産業“振翅高飛”。
一方面,集中資金實施好高標準農田的開發,扶持黃花種植走向規模化、産業化。2012年以來,他們在許堡鄉實施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已種植黃花2000畝,並每年擴栽2000畝,預計到明年該項目區可發展形成萬畝黃花種植基地;在西坪鎮唐家堡村、下榆澗村實施黃花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新栽黃花450畝,與原有的黃花形成了1500畝的連片種植規模。去年大同縣又把農發項目選定在全縣脫貧任務最重、貧困人口集中的瓜園鄉東坪、瓜園兩個貧困村,通過實施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僅徹底結束了兩村無水澆地的歷史,而且可使項目區的274戶697口貧困農民通過發展以黃花為主的特色産業全部脫貧。
另一方面,全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不斷延長全縣黃花的深加工産業鏈。大同縣農發辦對永翔食品公司黃花速凍保鮮、三利農産品公司黃花烘乾脫水等項目予以大力扶持,並助力企業研發出黃花鮮菜、黃花茶等系列黃花食品,不僅有效提升了大同縣黃花深加工水準和黃花産品的多樣化,而且讓廣大黃花種植戶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吃上了“定心丸”,為大同縣黃花種植面積的擴大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據了解,黃花種植現已覆蓋大同縣所有鄉鎮,總面積12萬畝,大同縣農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