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的煤省 砍掉“老飯碗“ 重拾“新飯碗”
原標題:【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母親河畔的煤省,砍掉“老飯碗”,重拾“新飯碗”
9月18日,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活動在太原啟幕。包括觀察者網在內的全國52家網絡媒體的70余名采編人員相聚太原,參加此次活動。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郭健在講話中提到不久前習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的“山西政治生態已經由‘亂’轉‘治’。山西發展已經由‘疲’轉‘興’”。
近幾年,山西政治上被中央定性為“塌方式”腐敗。經濟上面臨“斷崖式”下滑,一段時間以來,山西經濟增速排在全國末端。
郭健副部長在介紹當前政治環境時表示,山西正著力破解在發生系統性“塌方性”腐敗情況下的選人用人難題,嚴厲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印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和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支持幹部改革創新合理容錯兩個辦法。
在經濟方面,山西把煤炭去産能和非煤産業轉型視為當前經濟重點。去年壓減煤炭産量1.4億噸,退出煤炭産能2325萬噸,均為全國第一,促進了煤炭供求關係的平衡,扭轉了山西經濟困難局面;山西將正確處理“老飯碗”和“新飯碗”的關係,把握科技和産業變革趨勢,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從煤以外尋找戰略支撐點。
與此同時,山西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馬雙喜在儀式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大幅上升,GDP增長自2014年一季度以來首次實現與全國同步,工業企業同比扭虧增盈416.3億元。發言中強調“這個數字,讓人感到振奮。”
另一方面,文化旅遊業目前成為山西轉型的最重要方向之一。山西省旅發委副主任王琳在儀式上稱,山西是煤炭資源大省,也是文化旅遊資源大省。説到此,他例舉山西三個在外界“叫得響”文化地標,“一個是著名的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環繞山西西部和南部。一個是著名的萬里長城,從山西北部蜿蜒穿過。還有一個是太行,橫亙山西東部,是中國地勢二三階梯分界線之一,也是溫帶草原與溫帶荒漠分界線。”可以説,山西既有特殊自然環境造就的天成之美,又有五千年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韻,獨特的氣候條件、迥異的地理地貌、輩出的歷史名人;豐厚的文化遺存、多彩的民俗民風等各種元素交織融合在一起,使得山西文化旅遊業特色鮮明、魅力獨具。
他表示,山西旅遊業目前已作出五大部署:
一是堅持改革創新,解決景區景點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等困擾旅遊産業發展瓶頸問題。
二是堅持景區為王,大力培育市場主體,解決旅遊企業小、散、弱等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是堅持“旅遊+”,不斷豐富山西旅遊新業態,助推全省全域旅遊大發展。
四是堅持品牌行銷,唱響“人説山西好風光”。
五是堅持提升服務水準,營造山西旅遊好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何書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