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正文

走進山西非遺展示館:濃粧淡抹總相宜

發佈時間:2017-09-19 14:21:30 | 來源:寧夏新聞網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走進山西非遺展示館:濃粧淡抹總相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網媒記者近距離感受平遙推光瓷器的魅力。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麗) 9月18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活動參訪了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網絡媒體記者們近距離感受了山西省八大非遺“晉字品牌”(晉酒 晉藥 晉醋 晉藝 晉風 晉韻 晉味 晉茶)的獨特魅力。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産,山西省建立健全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116項,保護單位168個,位列全國第三;省級403項、保護單位723個;市級1534項,縣級4010項。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6人,省級815人,市級1855人、縣級3502人。

  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內,既有色彩濃郁風格熱烈的剪紙、木版年畫、面塑、刺繡、炕圍畫等展覽展示,也有靈動清澈別具一格的瓷器、青銅器、傢具等工藝品展示。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現場體驗以及多媒體數字化演示等形式,展示山西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及非遺傳承人,讓遊人了解山西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圖為黑漆描金中藥櫃,榮獲2011年“百花杯”銅獎。山西著名工藝品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致、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耐熱防潮,經久耐用。此種技藝製作的漆器遠在唐代開元年間已聞名遐邇,明清兩代由於晉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5月20日,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推光漆器首飾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_副本

  黑陶工藝品。黑陶的主要原料是膠泥、煤炭,從黃河故道的河床下選擇純凈、細膩的紅黏土,送入工廠後,被放入球磨機中,適量加水後製成泥漿。泥漿再經過細籮的過濾、泥漿池曬漿,之後脫水、陳腐(放于適宜的溫度、濕度中存放)等,用於黑陶燒制的泥料才算做好。做好的泥料再經過拉坯、晾坯、利坯,黏結、注漿、印坯、盤築等塑形工藝完成基本形態,最後經雕刻(或鏤空)、乾燥、燒成、彩繪等,每一件黑陶,都要經過大小百餘道程式,最後才能完成一件均勻而線條飽滿的黑陶作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_副本

  圖為“唐人居”晉作傢具五斗櫃。(拼版圖片,左為櫃體外觀,右為打開後內部細節)。晉作與廣作、蘇作、京作傢具合稱中國古典傢具四大流派,而晉作傢具作為北方民用古典傢具的典範,又具有其獨特的製作風格與文化底蘊。2009年,唐人居“晉作傢具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2010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2012年,唐人居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唐人居董事長曹運建被列為“傢具製作技藝(晉作傢具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_副本

  澄泥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澄泥硯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經澄泥、壓濾水份、揉泥、制坯、雕刻、精細打磨、特殊爐火燒煉7天而成。由於製作精細,使澄泥硯具有質堅耐磨、儲墨不涸、積墨不腐、歷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的優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_副本

  炕圍畫展示。過去,老百姓住窯洞、土坯房,家裏的土炕上的土墻不美,便以白土刷墻,以增加美感,但又經常蹭臟衣被。於是,人們以膠水調白粉刷底,在上面簡單作畫,既增加了墻壁美感,又避免弄臟衣被,形成早期的炕圍畫,老百姓也叫“墻圍子”。後來,畫匠又以顏料做底,色彩繪畫,桐油罩面,既美麗乾淨,又保護畫面長久保存,炕圍畫就這樣漸漸流行開來。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現代民居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村傳統的土炕多被木板床替代,炕圍畫漸漸失去了賴以存在的載體,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和賴以生存的環境。炕圍畫手藝傳承也陷入窘境,瀕臨失傳。為了保護炕圍畫這一民間藝術瑰寶,2009年,原平市人民政府申報,經山西省政府、省文化廳批准,原平炕圍畫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_副本

  圖為襄子老粗布織造技藝展示。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種手工織布工藝。由於老粗布採用純棉紗為原料,全部工藝採用純手工製作,其線粗紋深,整個布面形成無數個按摩點,對人體皮膚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膚作用。2010年,栗樹斌成立山西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2014年襄子老粗布織造技藝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