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遺主題活動啟動

發佈時間:2017-09-19 14:19:45 | 來源:央廣網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探尋中華文化脈絡根源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遺主題活動啟動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方永磊)9月1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和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共同主辦的“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網絡媒體主題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文化部、中央網信辦相關領導以及十幾家中央網絡媒體共同參加啟動儀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啟動儀式現場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呈現的主體內容,也是中華民族持有、傳承著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烙印著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文化標識。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啟動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對如何在新形勢下傳承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軟實力作出具體部署。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黃其正在致辭時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是蘊藏民族精神的符號基因。分佈于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眾多精彩絕倫的中華“非遺”,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傳承、文脈賡續的重要象徵,更成為我們堅定樹立文化自信的寶貴源泉。因此,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宣傳展示,是推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舉措。但與此同時,“非遺”的保護和發展,也需要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實踐證明,不斷融通多媒體資源,在網上充分展現“非遺”之美、報道“非遺”之最,對於進一步喚起廣大網民關注熱情,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積極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陳通也認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既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國家法律賦予的重要職責。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工作,就是要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文化自覺和保護意識,建立起遺産保護的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這項為期兩周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鋪開的網絡傳播活動,既是我國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締約國,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合理、有效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公眾實踐活動,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實施5年來在非遺領域展開的又一項舉國措施。”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會長朝戈金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並就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提供自己的建議:“傳播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線上和線下、虛擬和實有、旁觀和操演、順應時代潮流和堅守人文價值、推動固本創新和抵制歪曲誤用,在所有這些維度上,都要有審慎的考量和精準的拿捏,才能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據悉,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中,來自近百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以及部分文化領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200多名編輯記者,將分赴貴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份,通過實地採訪、親身體驗,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生狀態和脈絡根源,深入報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用網絡元素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充分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