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扶貧尖兵融入基層幹實事
山西日報訊(記者 李寧波 通訊員 呂夢曉)連日來,平陸縣南坡村的群眾有些“小激動”,村裏由市國稅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籌建的小雜糧加工廠開始投産了。“這座小雜糧加工廠目前已接收訂單5000余箱,銷售小雜糧2萬公斤,銷售收入達30萬元。”運城市國稅局駐南坡村第一書記景洵介紹説。目前,運城市共有649支工作隊,808名農村第一書記,吃住在貧困村,幫扶貧困戶,傾心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紮實推進扶貧項目,帶領困難群眾走出困境。
運城是一個農業市,農村人口基數大,目前還有17.8萬多貧困人口,其中有分佈在邊遠山區的深度貧困村408個,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
今年以來,運城市委、市政府堅持在精準方略、産業扶貧、易地搬遷、政策落實四方面下功夫,並把幹部駐村幫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突破口。“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三支隊伍’作為脫貧攻堅的一線尖兵,只有堅持吃住在村,才能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在全市扶貧工作會上明確要求,駐村幹部必須全日制、全脫産,吃住在村,堅決杜絕“空挂名”“走讀”“兩頭不見人”的問題。為加強駐村幫扶工作管理,運城市還出臺了《關於加強幹部駐村幫扶工作六項措施》。市財政拿出2800萬元,為每個工作隊每年列支10萬元産業幫扶資金、1萬元工作經費及每人每年1萬元生活補助,強化後勤保障。市裏成立了脫貧攻堅幹部駐村督導組,每月進行明察暗訪,實行“紅黑名單”月通報和新聞媒體“曝光臺”制度,對成績突出的進行宣傳報道,對幫扶較差的,公開通報,並在新聞媒體上曝光。今年7月,運城市召回撤換33名駐村幹部,明確兩年內不能提拔,同時,把11家幫扶不力單位列入“黑名單”在新聞媒體上通報。
住下去,幹起來,融進去。目前,運城市市各級駐村幫扶幹部心裏裝著責任,腳上沾著泥土,進村入戶,認真落實各項幫扶任務,包括完善脫貧致富規劃、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改善基礎設施項目、解決民生保障問題、建強“兩委”班子、規範鄉村治理等。幫扶幹部漸漸融入百姓之中,成了貧困群眾脫貧的領頭人。萬榮縣人社局駐漢薛鎮柳林嶺村第一書記張衛澤,幫助貧困群眾發展露地番茄、花椒、雙季槐等産業,全村58個貧困戶如期脫貧,人均純收入3500元。夏縣人民醫院駐廟前鎮通峪村第一書記郭志兵,多次組織為村民義診,為貧困戶聯繫先心病免費手術,並幫助建設村級衛生室,還組織貧困婦女利用農閒納鞋底增加收入。村裏人都把他當作“自己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