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正文

山西省啟動3000萬元開立教育扶貧資助賬戶資金專戶

發佈時間:2017-10-13 10:50:20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教育扶貧

  10月12日,山西省召開了聚焦深度貧困縣教育脫貧攻堅推進會,標誌著山西省深度貧困縣教育“扶貧大網”正式編織成功。

  山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山西省有2個;全省119個縣(市、區)中,有58個貧困縣,其中10個是深度貧困縣;山西省232萬貧困人口中,有貧困學生34萬人。如何讓貧困學子不會因貧失學,讓深度貧困縣教育不貧,這次推進會給出了“答案”,也畫出了“路線圖”。

  安排啟動資金3000萬設立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

  今年,山西省政府安排啟動資金3000萬元,由山西省學生助學貸款管理中心開立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資金專戶,單獨建賬,委託金融機構運作。社會募捐資金由山西省人民教育基金會面向社會公開募集捐款,根據基金管理相關條例委託金融機構運作。資金管理以安全穩健為基本原則,合理防範財務風險,充分發揮金融政策作用,擴大理財和儲蓄收益。每年收益部分扣除管理成本後,其餘部分按資助範圍和標準劃入受助學生個人賬戶。

  山西省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資金本金來源由政府啟動資金和社會募集資金兩部分組成,以募集為主。兩項本金收益構成賬戶資助來源主體。

  資助範圍: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率先在偏關縣、寧武縣、靜樂縣、興縣、臨縣、石樓縣、永和縣、大寧縣、天鎮縣和廣靈縣10個深度貧困縣試點實施。根據資金規模和收益情況,逐年擴大資助範圍。

  資助對象:具有10個深度貧困縣戶籍和正式學籍的普通高中三年級、且次年被高校正式錄取的建檔立卡學生。

  學生個人資助賬戶由兩部分構成,資金收益資助支付和受助學生家庭儲蓄資金。受助學生家庭向儲蓄賬戶提前存入200元後,方可享受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的資助。資助標準暫定為每生每年800元,兩項共計1000元。用途為接受高等教育的日常生活費用,只能享受一次。

  山西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採取資金收益資助與受助學生家庭儲蓄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個人賬戶,激勵貧困學生通過升學和就業改變命運,激發貧困家庭學生脫貧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理性消費、立勤立儉,強化家長擔責履職,解決貧困家庭學生後顧之憂。破解“支出型貧困”問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完善支撐體系。

  山西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募集活動,已納入山西省脫貧攻堅領導組活動日程,屆時,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將帶頭參加捐贈。9月中下旬,確定擬受助學生。2018年8月到9月,向符合條件的學生發放資助資金。

  組建高校幫扶聯盟建成“技術超市”

  山西省10所大學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山西大學—靜樂縣,太原理工大學—偏關縣,中北大學—寧武縣,太原科技大學—永和縣,山西師範大學—大寧縣,山西財經大學—興縣,山西醫科大學—廣靈縣,山西農業大學—臨縣,山西大同大學—天鎮縣,山西中醫藥大學—石樓縣。

  高校在教育、信息、技術、文化、智力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在聚焦深度貧困幫扶過程中,將自身的這些優勢與貧困地區的發展需求有效結合起來,轉化為助推深度貧困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作手段和措施。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必須要有超常規舉措。一方面,要創新幫扶機制。將組織動員10所大學,組建10個專家團隊,形成智囊聯盟,對接10個深度貧困縣。在現有幫扶機制的基礎上,組建幫扶平臺,重點打造幫扶聯盟。

  選擇一批優秀的教學、科研人才,一批優秀的黨建、思政工作的人才,一批産出科研成果人才,為脫貧攻堅提供決策諮詢。建好幫扶項目庫,貧困縣根據産業規劃和需求,提出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急需幫扶科技項目,進入幫扶項目庫。要建好高校技術庫,高校將針對性強、可轉化可實施、産業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技術進入技術庫,建成“技術超市”。

  10所大學是幫扶核心,是橋梁紐帶,也是幫扶聯盟的組建主體,幫扶聯盟要利用互聯網絡技術,實現智囊庫、項目庫、技術庫的互通互聯,共享共用。對口大學在實際幫扶過程中,要根據貧困縣項目庫的實際需求,在幫扶聯盟組建的智囊庫、技術庫中選擇,為深度貧困地區提供個性和共性的人力資本和智囊支撐。

  十大行動讓深度貧困縣教育不貧

  結了對子,如何幫扶?山西省也有具體的規劃,提出了實施的十項行動。

  1、高校利用教育類、對應課程類專業師資資源優勢,在教育教學、師資培訓、學校管理、辦學條件等方面為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薄弱幼兒園、基礎教育學校的發展,提供專項支持。動員各方力量開展實驗儀器、圖書資料捐贈活動,提高當地幼兒園和基礎教育學校整體教育品質,促進當地教育均衡發展。

  2、學習推廣忻州師範學院頂崗支教經驗和模式,高校對接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薄弱學校師資需求,建立支教團隊,開展支教活動,充實師資力量,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準。鼓勵退休教師到當地開展支教。組織志願者團隊為當地中小學生開展文化、藝術和傳統保健培訓。

  3、高校利用應用學科師資、實驗室、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中心、實習實踐基地等方面的優勢,按照培養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採取送訓下鄉、集中辦班、現場實訓、資源共享等方式,在當地職教中心試點共建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專項科研,提高當地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發展水準,為當地聯合培養緊缺技能型人才,切實增強貧困家庭發展後勁。

  4、依託高校科技人才和研發優勢,圍繞特色農業、傳統支柱産業、新興産業、文化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等眾多産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共建科技研究與示範基地、實訓中心、科技服務網站等幫扶載體,廣泛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技推廣活動,為脫貧攻堅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鼓勵科技人員和在校大學生到對口縣就業創業,創辦産業項目。

  5、高校利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産品設計、電子商務等專業和人才資源,從産品包裝、市場推廣、品牌行銷、金融服務等方面,為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企業、種糧大戶、合作社、農戶提供經營管理服務,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擴大銷售半徑,提高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6、高校利用政治學、行政管理、歷史學等學科資源,依託或成立城鄉發展、鄉村治理、扶貧開發等研究機構,組織專家團隊或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當地開展調研,通過規劃編制、戰略研討、研究報告等形式,為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提供決策諮詢。

  7、高校組織醫學專業及附屬醫院資源,為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醫院或衛生所捐贈醫療設備、藥品和院內製劑,在全科醫生培養、醫衛人士培訓、群眾健康知識講座等方面提供服務。定期組織專家赴當地開展義診、疾病篩查等活動,為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8、高校建立“遠程教育送上門、本地學習走出去、院校培訓請進來”的立體化培訓體系,為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量身定做培訓計劃,面向基層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職業農民、返鄉就業人員等各類群體,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繼續教育服務,提升貧困縣整體人力資源競爭力。

  9、高校結合我省實施建立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工作,組織教職工開展募集活動。對在本校就讀的對口幫扶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在國家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方面優先資助。建立相應的畢業生信息庫,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精準的就業創業信息服務。

  10、高校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志願者、校友會等組織作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高雅藝術形式,豐富貧困地區群眾文化生活。要挖掘當地民間藝術和傳統技藝,用現代理念凝練昇華,借助新型傳播手段傳承推廣。要開展長期志願服務接力活動,在貧困縣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把思想政治課上在貧困縣農村一線,切實提振幹部群眾扶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山西晚報記者王冠興)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