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園林垃圾處理場看“轉型”
原標題:枯枝敗葉變廢為寶化作泥土滋養“後代”
不用焚燒、不用掩埋,“園林垃圾”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進入10月的太原,寒意漸濃,落葉飛舞,一年中“園林垃圾”最多的時節又到了。
除了落葉、枯枝,連帶著園林修剪作業過程中産生的樹木枝幹、草屑及其他修剪物,都被歸於“園林垃圾”。以往,這些“園林垃圾”都是採取焚燒處理,産生的煙霧直接污染著環境。但如今,“園林垃圾”變廢為寶,化作“春泥”守護起“同伴”來。
10月15日,記者走進太原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的園林垃圾處理場,看枯枝落葉變廢為寶的“轉型”路。
枯枝落葉被回收變成“香餑餑”
15日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尖草坪區的太原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一進大門,滿是寒意。大片大片的小樹苗整齊地排著隊,按類別組成無數個“方塊隊”,像是等待檢閱的士兵。
在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的一角,有一個達2000余平方米的園林垃圾處理場,在這裡,沿墻堆滿了修剪下來的枝葉,還有一些因染病蟲害枯死的整個枝幹。沒一會兒,工作人員又推進一大車的枯枝落葉。
“為什麼不處理?留著有用嗎?”“當然有啊,這些東西現在可都是我們的寶貝。”太原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銷售科科長杜磊説,現在,他們已經實現了對園林垃圾的回收利用,形成了年處理1萬立方米各類園林廢棄物的能力。經過處理的枯枝落葉,通通變成了園林綠化養護中的“香餑餑”。
“以落葉為例,它本身就是有機物,腐爛後是最好的‘天然肥料’,樹木重新吸收利用後,是一種天然的循環。”杜磊説,這些綠化垃圾經過深加工後還可以用做植物育苗、花卉栽培基質,加工成有機肥後,還能廣泛運用於園林綠化和農業生産。
粉碎晾曬發酵激活枯枝落葉養分
這些枯枝落葉又是如何變成“香餑餑”的呢?記者看到,在垃圾處理場一進門的位置,有一個小房子,房子裏有一個大敞口的方形鐵皮管道直入地下,與房後的好像一個大漏斗的機器連接起來。
房子門口,一位工人師傅打開機器的開關,轟隆一聲,機器發出轉動的聲音。看到機器正常運轉後,他跑去抱起一捆枯樹枝,塞到粉碎機的入料口,幾秒鐘後,鬥箱裏的刀片把樹枝徹底粉碎成樹屑,從機器另一頭相對細小的口子掉出來。
記者彎腰抓起一把樹屑,它們顏色淺黃,非常均勻、柔軟,沒有絲毫硬物扎手的感覺。“這只是第一步。”杜磊説,這些被粉碎的枯枝落葉,還不能直接使用,還需要進行2—3個月的晾曬發酵。為了提高它們的營養成分,工人們會在粉碎物中添加活性腐熟劑,而這種活性腐熟劑,一個是可以加快發酵,另一個是它裏面含有一種菌,發酵期間,這種菌通過空氣、水、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增加粉碎物的“營養”。
粉碎物能消土塊抑制雜草生長
“我們這裡種植了200余種、50萬株樹木,其中6萬株為容器苗。”杜磊説,每年春季的樹木修剪、秋季的自然凋零以及病蟲害枯死等原因,都會産生大量的園林垃圾。現在,經過粉碎、發酵等處理的園林廢棄物,全部重新用於這裡的樹木栽培養護。
“特別是容器苗,效果最為明顯。自從我們在容器苗的土壤中添加了這種樹枝粉碎物,它們的長勢更好了。”杜磊告訴記者,以前,土壤中常有土塊,澆水後會出現洞眼,這些都會影響根系生長。現在,這种經過發酵處理的樹枝粉碎物,按照一定比例摻雜到土壤中後,土層更鬆軟、保濕性能更佳,可以促進植物生根。“若是鋪設在土層上面,還可以避免雜草生長。”杜磊説。
近年來,道路改造加大了城市綠化,而因為栽在特製容器裏的樹苗,移栽時就如搬花盆,無需“砍頭”、截枝、去根須,一年四季可移植,而且成活率更高,所以深受園林人的喜歡。而因為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培育出的“容器苗”長勢更好,所以成為綠化工程的“香餑餑”。現如今,陽興大道、馬練營路等多條改造道路上都有它們美麗的“身影”。(山西晚報記者路麗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