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網紅”王小幫 回到地頭再創業
○個人檔案
王小幫:本名王志強,是臨縣山區的一位農民。1999年初中畢業後開始“北漂”,農貿市場賣過菜,建築工地當過小工,公交站賣過礦泉水。2006年,他和妻子揣著積攢的5000元錢回到臨縣老家。2008年,他在淘寶網開店,主營本地土特産,個人網名叫“王小幫”。2009年2月,參加淘寶網組織的“網絡創業先鋒大獎賽”,獲評2009年度淘寶網“十大網絡創業先鋒”。2014年9月19日,王小幫作為網店代表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為阿裡巴巴掛牌上市敲鐘。
今年,對於“淘寶網紅”王小幫來説,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尋求轉型突破。今年1月8日淩晨,淘寶的“2017年貨節”上,他的“自然農法”小米在“王小幫農家店”上架了。一斤小米88元,竟然賣到一斤不剩!王小幫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引導農民通過生態自然種植提升農産品的價格,依託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實現貧困農民的精準脫貧。
2014年9月19日,王小幫作為網店店主代表赴美國紐交所為阿裡巴巴公司上市敲鐘後,他的事業更是蒸蒸日上。他本人也先後獲評十大品牌山西年度人物、山西十大新聞人物、當選了呂梁市人大代表……他的網店經營範圍逐步擴大,從2008年一個賣土特産小網店,發展成“五皇冠”的淘寶網店,還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銷售額800萬元左右。
再創業迷上了“自然農法”
喧囂過後,名氣大了的王小幫有點迷茫了。他想讓自己慢下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王小幫”這三個字真正實現它的價值。
“淘寶上賣土特産的商家越來越多,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厲害,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其實王小幫三個字,我早就註冊成商標了,淘寶網上僅有一家店,沒有任何分店,也沒有任何合作網店。”王小幫告訴記者,這幾年,什麼“王大幫農家店”“王小幫的小店”等都來蹭熱度分流量,“我這邊的主打是農村土特産,按照現在的經營方式已經到一個瓶頸了,不突破很難再上臺階。”
其實,王小幫心裏一直想幫助更多鄉親一起脫貧致富,可是卻總不得其法。臨縣紅棗滯銷,他幫忙吆喝過賣紅棗。山西老鄉蘋果滯銷,他幫忙賣蘋果,卻因為對方發貨蘋果品質不好,連累了自己丟了老客戶。靜下心來的王小幫想通了一件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開始尋找一個能幫助貧困農戶精準脫貧的方法。
2016年年初,王小幫路過陽泉的盂縣銅爐村時,接觸到“自然農法”的耕作概念。自然農法耕作簡單來説就是:在不施化肥的土地上,用農村的自留種子,不用化肥、拒絕農藥、拒絕轉基因、拒絕化學除草劑、不用農家肥、不鋤草,任作物自然生長。
農民出身的王小幫馬上對這種方式有了興趣。他決定再回農村種穀子。經過考察後,王小幫在銅爐村設立了“王小幫自然農耕銅爐基地”,開始租地、選種。2016年4月30日,王小幫在銅爐村播下第一粒種子。
收割穀子、宣傳推廣、往返太原和銅爐之間,王小幫仿佛找到當初開網店時候的勁頭,一刻也停不下來。善用網絡技術的他還用起了視頻直播,經常在田間地頭為粉絲直播,讓大家了解穀子從播種、出芽到生長、收割的細節。不少粉絲看到王小幫直播後,甚至跑到銅爐基地和他一起近距離接觸農田。
王小幫測算了下,這樣的小米每斤只有賣到80元才能不賠本。“現在種小米並不考慮掙不掙錢。”王小幫説,“我希望借此來引導農民通過生態自然種植提升農産品的價格,依託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實現貧困農民的精準脫貧。”
相比自己他更關心家鄉變化
問起這5年來生活最大的變化時,王小幫憨厚地笑笑説,自己沒什麼可多介紹的,建議記者多了解下老家臨縣的變化。他説:“我最開始做淘寶的時候,臨縣縣城都沒有快遞。因為貨物不能及時送到客戶手裏,差點讓我堅持不下去。現在我們臨縣連村裏都開始設電子商務服務點了,專門收發農民的包裹,還能幫大家銷售自家生産的農産品。”
2008年,王小幫剛做電商時,因為家在山區,物流尤其困難。當時,臨縣除了郵局再沒別的快遞公司。創業初期,王小幫只能給客戶發平郵,時間漫長,客戶必須自己去郵局取貨,有諸多不便。為此,王小幫經常接到客戶投訴,面對顧客追問,他只能一再對客戶表示“對不起!您再等等、再等等……”
後來,王小幫依靠自己的信譽和産品過硬的品質,逐漸贏得了客戶的信賴,電商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可以説,王小幫的成功,為呂梁老區蹚出了一條互聯網+農業的創業致富路。臨縣政府也把發展電商作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記者從臨縣政府了解到,該縣計劃從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全縣50%以上的貧困村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産品,線上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動寬頻,貧困村寬頻網絡覆蓋率達85%以上。
2016年,臨縣首個電子商務産業園區建成。該園區的作用之一就是從縣、鄉、村逐級設立公共服務站,每天負責收發農村貨物。臨縣地理位置特殊,山路蜿蜒綿長,出於利潤考慮,一些物流和快遞公司都不願意涉足村鎮快遞網點建設。而且,鄉村物流多以收發農産品為主,一些季節性較強的生鮮産品又往往對物流配送有著更為嚴苛的要求。臨縣電子商務産業園區自去年3月份投入運營以來,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的瓶頸,服務全縣65萬群眾。
電子商務産業園區的建成,讓王小幫和鄉親們幹勁兒更足了。(山西晚報記者王晉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