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力推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 用監督之手守護民生
原標題:我省力推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 用監督之手守護民生
近日,太原市陽曲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家電下鄉”專項補助遭騙補案件,共為國家追回退款292萬元。
孝義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柳灣煤礦矸石堆場(2號)存在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下發檢察建議後,目前整治項目正在有序進行。
這幾起公益訴訟案例在山西省引起強烈反響。檢察機關作為法定的公益訴訟主體,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責任重大。據省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從7月1日起,試點了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在山西,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切實加強了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保護,為促進依法行政,推動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晉中市介休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行監督職責中發現,在龍鳳河道臨近汾西礦業集團水泥廠過河橋段建築垃圾非法傾倒,日積月累以致堵塞河道。2017年8月7日,介休市人民檢察院向該河道的主管部門介休市水務局送達了檢察建議書,要求該局加大河道管理執法力度,儘快責成執法人員進行執法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同時責令積極採取措施恢復環境原狀。檢察建議發出後,引起介休市水務局和當地鄉鎮的高度重視,雙方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龍鳳河道的治理問題。9月3日,該市水務局向介休市人民檢察院正式進行了書面回復,稱因傾倒具有隱蔽性、隨意性,該局水政執法中因無法第一時間發現違法行為,導致垃圾塌陷侵佔河道影響行洪安全。為徹底根治該河段堵塞問題,介休市水務局和龍鳳鎮組織協調,斥資50萬元清理垃圾2萬餘立方米,樹立警示標誌,設置防護帶,修復出一條乾淨整潔安全暢通的行洪河道。
7月1日,在省人民檢察院和太原市人民檢察院的指導下,陽曲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在“家電下鄉”專項補助審核發放中負有監管職責的陽曲縣財政局和經信局進行立案調查,同時發出檢察建議書,要求這兩個單位對“家電下鄉”産品銷售及補貼兌付情況進行全面核查,並且嚴肅處理各類騙補行為,積極配合有關單位依法追繳騙補資金。截至目前,涉案經銷商已向陽曲縣財政專戶退款292萬元。鋻於該案中行政機關已經依法履行職責,國家利益已得到有效保護,陽曲縣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結案決定。
2017年7月,長治城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長治城區範圍記憶體在不符合規定享受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情況。根據2014年審計部門的審計結果結合該院調查,有91戶家庭違規享受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27戶不符合規定領取廉租房住房補貼,長治市房産服務中心、長治市城區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怠于履行職責,社會公共利益及國有財産受到侵害。長治城區人民檢察院向長治市房産服務中心、長治市城區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單位依照法律相關規定及時清退違規享受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的住戶,針對27戶家庭中未如實申報騙取廉租住房補貼的情況重新予以核實,對不符合廉租條件的家庭已領取的廉租補貼予以追繳。長治市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務中心收到城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建議後,及時組織城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詳細核實情況予以整改。
在大同市,檢察機關對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採取統一管理,實行指定管轄、交叉辦案的方式,對所有案件做到聯辦、督辦、催辦、交辦、轉辦“五位一體”。在互聯網平臺設置電子舉報信箱,積極接收公益訴訟舉報線索,拓展“互聯網+陽光百姓工程”惠民資金的監督範圍,依靠廣大群眾開展好監督工作。
目前,山西省公益訴訟案件已實現各個基層院立案全覆蓋。我省共儲備案件線索617件,立案443件,現有19件案件待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取得良好監督效果,在全國排名靠前。
半年來,在資源保護領域,共修復被損毀國有林地108.814畝,修復生態公益林522.94畝,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佔用的耕地599.37畝。生態環境領域,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面積150畝,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215.3畝。累計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其他空氣污染物的企業174家。保護被污染土壤327.67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332493.6噸,佔地面積62.75畝;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産類固體廢物571015.6噸。國有財産保護領域,督促保護、收回國家所有財産和權益的價值725.7萬元,督促收回被欠繳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4341.2萬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督促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4809千克;督促收回流通中的假冒偽劣食品713千克;督促查處銷售假藥和走私藥品15種、5千克;督促收回流通中的假藥和走私藥品8種。(山西日報記者 鄧偉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