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製造”閃亮“一帶一路”
走進山西太原太重集團公司礦山設備分公司的裝配車間,出口智利的 WK—55 大型礦用挖掘機像鋼鐵巨人般矗立在這座33米高的廠房中,出口蒙古的液壓挖掘機 WYD—390 也已拆裝完畢,整裝待發。
在這裡,我們見到了年過不惑的丁瑋。彼時,他正拖著一條腿和同事一起在車間裏查看要帶到俄羅斯的安裝備件。
不在俄羅斯,就在去俄羅斯的路上
丁瑋揉著腿指了指身旁的 WK-55 説,“我負責的挖掘機比這個要小,是出口到俄羅斯極地黃金公司的奧林匹克礦山的,是20立方米的礦用挖掘機。我是太重礦山設備分公司俄羅斯售後服務站的站長。”
一旁的同事笑著説,能在太原見到丁瑋可不容易,因為他不是在俄羅斯,就是在去俄羅斯的路上,平均每年駐站超過260天。此次回並,主要是為看他在俄羅斯落下的腿疼的毛病。
1991年,丁瑋技校畢業後進入太重挖掘機裝配車間,從事基層的裝配鉗工工作,主要負責起重臂和鏟鬥的零部件裝配,一幹就是7年;1998年至2005年,他被調到另一工作組,從事回轉平臺的零部件裝配工作,一幹又是7年。
裝配一線的工作經歷練就了他過硬的專業能力。2011年,太重首臺35立方米大型礦用挖掘機成功出口俄羅斯。也就在那年4月,太重的俄羅斯售後服務站建立,丁瑋擔任服務站站長,那是他第一次踏上俄羅斯的土地。經過近70天的努力,這臺設備于當年7月3日下坑作業,每月的完好率都在94%左右,得到俄羅斯當地政府部門領導和礦方的認可,丁瑋還被授予“俄羅斯庫斯巴斯煤炭事業突出貢獻獎”。
從那時起,這個服務站站長一堅持又是7個年頭。
人機一道應對極端氣候挑戰
丁瑋介紹説,今年,俄羅斯售後服務站負責3個礦區的售後服務工作。7月,太重出口俄羅斯首臺20立方米冶金礦挖掘機順利投産。“這臺20立方米礦用挖掘機就是今年2月,‘乘坐’咱山西首趟‘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到達俄羅斯極地黃金公司的奧林匹克礦山的。”説到這兒,丁瑋滿是自豪之情。
20立方米冶金礦挖掘機所在的礦山位於俄羅斯高緯度極寒地區,距離北極圈已經不遠,即使是最熱的夏季,最高氣溫也不過十幾度,冬季氣溫則在零下52度。
在極寒天氣下露天作業,成為太重挖掘機的看家絕活兒之一。極寒天氣對機械部件的損害最大,售後工作也很艱難。“我們處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冬天零下40攝氏度很平常。在設備調試中,我們就會變成白頭老人,眉毛、頭髮一齣屋子就結霜。一顆螺絲釘掉在地上,就會凍住,皮膚碰到挖掘機就會黏在一起,説真的,在極寒地區售後服務真的很艱難。”做了7年國外售後的丁瑋最清楚,能應對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的挑戰,才是太重裝備脫穎而出的關鍵;能在極寒地區做好售後服務工作,也是太重獲得用戶認可的關鍵。
遇到極晝天氣,更為糟糕。在俄羅斯工作,會有3到4個月的時間在極晝中工作和生活,人體生物鐘會發生變化,夜晚也會睡不著。丁瑋他們只能拉上“窗簾”造“黑夜”。“屋子拉著簾子,看著表,已是深夜了,但日光還是能從窗簾中透過來,只能把頭悶在被子裏,強迫自己睡覺。”丁瑋笑笑説。
讓更多的“太重製造”亮相“一帶一路”
困難沒有難倒丁瑋和他的團隊,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們順利完成安裝調試,為首臺20立方米礦用挖掘機的開工運行保駕護航。
丁瑋動情地説:“在我眼裏,挖掘機已不再是一台冷冰冰的機器,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是我們的親密夥伴。”
目前,太重已向全球14個國家出口60多臺大型挖掘機,並建立起完善的售後服務站。而這些站點,沒有一個設在繁花似錦、溫暖如春的地區,幾乎都在高海拔和高嚴寒地帶。
在太重,像丁瑋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離別家鄉,放下妻兒,只為讓更多的“太重製造”在俄羅斯、土耳其、南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一亮相。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太重,提出殷切希望:太重要用好我國交通發展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再接再厲,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創出更大的天地。太重也將緊抓機遇,讓更多的“太重製造”變身為“一帶一路”使者,讓“太重製造、中國製造”走入“一帶一路”,走向世界。(作者:丁潔 尹雪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