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同 正文

文物“活”起來 文化更自信

發佈時間:2017-12-25 11:16:11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借助最新的3D列印技術,雲岡石窟最大的第3洞窟“走”出了山西。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3窟西後室原比例三維列印複製項目,近日在山東青島文化傳媒集團廣場成功揭幕。

  文物作為文明沿襲的具象載體,各種形式的文物遺産,值得我們致以最大的敬意。利用好文物,讓文物活起來,把其內在的精神傳下去,才有意義。當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它們才能穿透滄桑歲月、喧囂世事,在新的時代熠熠生輝,引發人心的強烈共鳴。山西被公認是“文物大省”,宋金以前地上文物佔到全國的70%,不僅數量龐大、星羅棋佈,而且不少都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如何讓人們能了解這些文物,除了吸引遊客來旅遊參觀,我們的文物還可以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去。未來,可移動的雲岡石窟複製窟、多人互動雲岡石窟VR系統,將攜帶著中華文明過去和現在的信息,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山西新聞網的網友“海豚”説:“新科技讓古老的文化遺産與現代人的生活聯繫起來,太讚了!”

  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將優秀文化實實在在地展現出來,自信才有強大底氣;“博大精深”也不是“過去完成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自信才能持之以恒。讓點滴的古跡遺存,在立體布展中活起來、在研發文化創意産品中活起來、在新的傳播方式中活起來,拉近文化遺存與社會、大眾的距離,讓文化基因與當代中國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用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才能涵養文化自信這個“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山西省分散在各地的文物還有很多,既需要大國工匠們潛心傳遞民族文化符號,也需要優秀創作者們參與進來,進一步邁出連接受眾的新步子,讓我們的文物在“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綻放新的生命力。(郭艷)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