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三晉 正文

力群版畫藝術館落戶太原

發佈時間:2017-12-26 11:08:16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山西晚報12月25日訊(記者孫軼瓊)力群是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美術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12月25日,在力群先生誕辰105年之際,力群版畫藝術館在太原美術館正式開幕,全國眾多畫名家悉數到場。

  力群先生多年前在其家鄉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建起了“力群美術館”,當時老先生還健在,親自挑選了一些代表作捐給了家鄉的美術館,支持大家對於版畫的研究和鑽研。時至今日,聽説太原美術館要在館內新建力群藝術館,力群先生的家人非常支持。早在今年6月份,太原美術館工作人員就到力群先生晚年生活的位於北京昌平的家中去“挑選”捐贈物品,力群先生的兒媳婦金葉倩女士當時就決定,把力群先生生前所用的創作工具、學習生活用品、書籍、文獻資料等物品無償捐贈給太原美術館。

  力群版畫藝術館共接受了力群先生家屬捐贈的91件作品,以及文獻資料和生活用品,系統展示了力群先生的版畫、國畫作品和文獻資料、實物等,是集收藏、展示、研究、創作、美育普及為一體的名人藝術館。值得一提的是,由力群先生創作的,流傳最廣的《魯迅像》,也在展廳內供觀眾品鑒。

  開館儀式上,力群的兒媳婦金葉倩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捐贈的只是一部分作品,父親生前留下的其他作品、用具我們也在陸續整理中,後續有望再向家鄉捐贈一批,希望能反哺家鄉人民,這也是父親生前最大的心願。”據太原美術館館長王鼎介紹,“力群版畫藝術館今後將成為山西木刻版畫的創作、教育、普及基地,成為山西文化的一面旗幟,惠及更多的美術愛好者。”

  ○特寫

  力群的“書房”搬到太原

  在力群版畫藝術館內,有一座玻璃房,最為吸引大家的目光。裏面,擺著書桌、躺椅、書架等傢具,墻上挂著一些照片。“這,是按照父親生前書房的佈局來佈置的,而裏面的一切,都是父親用過的東西。如今,搬回了山西,很讓人感慨。”力群先生的兒媳金葉倩動情地説。

  這間“書房”,是力群先生“戰鬥”過的地方。在案頭上,還擺放著他用過的筆架,上面挂滿了畫畫用的毛筆,一旁的筆筒是力群先生參加網球比賽獲得的獎品。金葉倩女士説:“父親喜歡打網球,你瞧,桌子旁邊那個白色袋子,就是他用的網球裝備,這個筆筒就是他獲得第四名的獎品。現在看來,都是滿滿的回憶。”

  “這個躺椅也搬來了?還記得以前先生會客時,總喜歡坐在這把椅子上……”看著左側墻角擺放的躺椅,一位從北京特意趕來的書畫家這樣説道。往事歷歷在目,睹物思人。無疑,這間書房會讓熟悉力群先生的人唏噓感慨,而對於後人來説,也是瞻仰先生,感知先生樸素生活的最好途徑。

  在力群先生彌留之際,他曾跟兒媳婦金葉倩説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都捐贈出去,這樣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供年輕人學習,也供同行探討業務。金葉倩説:“雖然父親沒法看到今天這樣一個現代化藝術館的落成,但我想他是欣慰的。晚年的時光,父親最想回到家鄉山西,如今他的美術精神魂歸故里,也算圓滿了。”

  ○人物檔案

  力群先生原名郝麗春,山西省靈石人,生於1912年12月25日。上世紀30年代,力群就讀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與進步同學一起成立了 “木鈴木刻研究會”,成為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版畫的先行者。

  1940年,力群奔赴革命聖地延安,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堅定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藝術信念。1949年12月,山西省文聯成立,力群當選文聯副主任、山西省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領導山西省的年畫創作工作。1950年,創辦並主編了《山西畫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力群積極投身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美術事業的建設發展,並創作出了 《長江風景》《清泉》《天山之夏》《北國早春》等一大批版畫和國畫作品。

  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力群“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2003年,中國文聯和中國美協授予 “中國美術金彩獎終身成就獎”,同年,文化部授予“造型藝術成就獎”。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