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恢復“晨鐘暮鼓”
鐘樓前,“晨鐘暮鼓”恢復啟動儀式暨新年祈願大典隆重舉行
各界代表登樓鳴鐘
山西晚報1月2日訊(記者 劉俊卿 通訊員 邸東芳)1月1日,大同“晨鐘暮鼓”恢復啟動儀式暨新年祈願大典在大同古城隆重舉行。從此,“晨鐘暮鼓”之音每逢節假日,將重新回蕩在大同古都上空。
肇端北魏平城,“鐘鼓司晨”由來已久。據大同民俗專家趙佃璽介紹,明朝時期的大同,古城永泰街上建有鼓樓,清遠街上有鐘樓,武定街上有魁星樓,和陽街上有太平樓,城中間是四牌樓。晨鐘鳴,城內店舖開張迎客,人們也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暮鼓響,店舖開始關門打烊,街上的車水馬龍也歸於平靜。這一習俗因戰亂于1817年逐漸消失。
經過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同市以鐘樓為代表的“五樓”修復工程基本完成。為了恢復古城內傳統民俗活動,“晨鐘暮鼓”恢復啟動儀式暨新年祈願大典在古城隆重舉行。典禮活動在廣靈大號、民間吹打音樂、禮炮齊鳴等特色文化元素的背景下展開,並舉行了八音納福、八言獻瑞祈福儀式和祈文鐘錘禮遊儀式。今後每逢重大節假日,“晨鐘暮鼓”都將在古城響起。
鐘樓前,社會各界代表在大同市民俗專家趙佃璽的領讀下,逐句誦讀118字“祈願文”:“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天下大同”,聲音響徹天空,表達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1月1日10時08分,由12位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登樓鳴鐘108響,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這一富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及遊客駐足觀看,讓大同的旅遊有了新內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