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根源扶貧開出良方
深冬的太行山寒氣襲人,但樓則峪村這個山溝溝卻暖意融融。
2017年12月20日,長治市武鄉縣樓則峪村召開分紅大會,貧困戶每人獲得700元紅利。歷時5個月的養殖,12月6日出欄,豬場盈利25萬元,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樓則峪村位於武鄉縣石北鄉西北角的太行山深處。村裏年輕人靠外出打工賺錢養家,老年人和婦女在家種地。全村223戶640口人中,有70戶246口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山西省供銷社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後,通過走村入戶,摸清了貧困的根源。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宏才結合樓則峪村實際情況,為村子開出脫貧良方——養豬。
村民集體討論通過方案後,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扶貧隊員跑遍全村,最終在遠離村莊3公里外的一條小山溝裏找到了一個靠坡朝陽、左右擋風的山洼地,整修出一個佔地10余畝適合養豬的理想場地。設計方案出來後,扶貧隊通過交通部門籌集10萬元,用於修通從村邊到豬場的水泥路,從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引進20萬元作為股金入股養豬場,協調扶貧資金60萬元,向當地政府申請村集體資金35萬元,發動村裏5個富裕戶入股25萬元。不到半年,一個現代化養豬場建成了。
2017年6月底,1000頭小豬仔正式入住養豬場。為確保養豬場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運轉模式,扶貧隊幫養豬場成立了聚眾富養殖專業合作社。既是村幹部又是股東的王樹兵出任理事長,村民王補娥和貧困戶王勇勝為專職飼養員。
“真沒想到我們兩個人就能管理1000頭豬!過去自己在家餵養兩三頭豬就累死人了。”王補娥雖然滿頭大汗,卻笑得合不攏嘴。王補娥家三口人,兒子上大學,以前每年都為兒子的學費發愁。自從當上飼養員後,不僅兒子的學費有了著落,家裏也脫了貧。從2017年6月竣工到12月初,豬場共出欄971頭,實現銷售收入195萬元,利潤25萬元。70戶貧困戶分紅17萬元,戶均2500元,每人700元,預計貧困戶僅養豬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元。
一個點子做大一個産業,一條路子富裕一個村莊。山西省供銷社扶貧工作隊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為精準扶貧找準了方向,也為貧困戶持續長遠脫貧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山西日報記者 張婷 本報通訊員 郎衛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