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原標題:山西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PPP模式或將常態化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楊江濤)近年來,山西省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産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但仍面臨供給結構不盡合理、市場潛力未充分釋放、服務品質有待提高等問題。1月10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山西省將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降低養老服務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意見》明確,實行“先照後證” ,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養老服務領域全部向社會力量開放,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支持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服務業。在工商部門登記的營利性養老機構和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範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申請設立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符合直接登記條件的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經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支持新興養老業態發展,對於養老機構以外的其他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鼓勵其依法辦理法人登記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對養老機構環境影響評價實施分類管理,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以下的養老機構實施備案管理,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以下的養老機構免予環評。
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意見》指出,原則上今後新建的、已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和運營效果不好的公建養老機構要實行公建民營模式。到2020年,全省養老機構中,民辦養老機構和公辦民營養老機構佔70%以上。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確保國有資産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準明顯提高。此外,“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年人入住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實行免費政策;對其他經濟困難的孤寡、失獨、高齡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提供養老服務,其床位費、護理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伙食費等服務收費項目按照非營利原則據實收取。
實現醫養無縫對接
《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辦老年病院、康復院、醫務室等醫療衛生機構,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與此同時,鼓勵大型和綜合醫院依託現有醫療資源興辦養老機構、開設老年病科或到養老機構設點等方式,積極開展醫養融合服務。在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能力方面,山西省還將實現老年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形成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推動解決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問題。
拓寬投融資渠道
《意見》還提出,要按照國家産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支持社會資本採取建立基金、發行企業債券和資産證券化産品等方式籌集資金,用於建設養老設施、購置設備和收購改造社會閒置資源等。同時,支持在國家政策範圍內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運營養老機構,鼓勵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在市場化、商業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融資機制,為社會資本投資參與養老服務業提供服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