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米畫卷展現八百里太行雄姿
山西日報訊(記者 鄧偉強)左權的麻田山水、盂縣藏山、娘子關、平順、河南林州的紅旗渠、河北的朝陽溝……1月11日,在太原市迎澤區美術館,一組總長600米展現八百里巍巍太行的山水畫卷驚艷亮相,觀者紛紛稱讚。
這組名為《八百里太行》的焦墨畫卷,總長600米,寬50釐米,每100米為一卷,共6卷。畫風古樸渾厚、筆墨蒼勁深沉,不僅將八百里太行的巍峨俊秀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現代寫實題材融會貫通。這組畫卷的作者是來自左權縣的80後青年畫家張丁丁。
“太行的美,蒼勁、露骨。”張丁丁告訴記者,之所以選用焦墨這種國畫中的枯筆技法,是因為他想更好地表現太行山岩石的質感和棱角。“對我來説,這是最恰當的表現方式。”
談到當初作畫的緣由,張丁丁告訴記者,2002年,喜愛山水的他突然有了行走太行的念頭。“我的家鄉就在太行山下,我深知她有多美。我想把她的美,用我喜愛的方式錶現出來。”
蒐集資料,手繪地圖,設計線路,從北到南八百里,張丁丁開始了他的太行之旅。每次出門,少則五六天,多則兩個月,騎壞六輛自行車,踏破無數雙鞋,風餐露宿,沒錢就沿途打零工。甚至有一次,他騎車從三四米高的懸崖上掉下去,臉上至今留有傷疤。遇到美的地方,就停留下來,多畫幾張。路上用速寫記錄見聞和靈感,回家後在長卷上作畫。直到2008年,《八百里太行》初稿問世。十多年來,張丁丁對待這組畫卷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時不時拿出來精心修飾一番,直至今日與觀眾見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