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村頭“觸電忙”
冬日的太陽緩緩爬過山尖,懶懶地照著村子,些許的溫暖驅散著一整夜的寒。
清晨的鄉間小路上,鮮有行人。遠遠的,一個身影推著一輛“二八大杠”不急不緩地走來,車的前梁和后座上各擔著一個沉甸甸的編織袋。
他叫尹海祥,是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石門口鄉神子山的村民。“去村裏的網上供銷社賣貨。”尹海祥指了指車上一前一後兩個編織袋對記者説。
“這兩年,‘供銷社’可真幫了咱的大忙,以前都是把紅薯拉到城裏擺小攤,辛苦忙活幾個月還不好賣,現在可好了,我才剛下苗,‘供銷社’就來跟我簽合同要買我的紅薯哩。”邊走邊聊,可尹海祥三句離不了網上供銷社,“不光是賣紅薯,各種農資貨物‘供銷社’裏也是又好又便宜,還給送到家門口。”
説話間,已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走進小院,墻邊垛著十幾袋等著拉運的紅薯。小院的主人叫王志軍,他告訴記者:“我是咱村裏‘網上供銷社’的聯絡員,‘供銷社’成立這兩年,不光自己家裏5畝地産的幾千斤紅薯都賣了,還幫著大夥一起賣,兩年下來通過平臺已經賣了8萬多斤的紅薯。”
“不光這些,網上買火車票、醫院看病掛號、種植技術培訓啥的咱這‘供銷社’裏頭都有,可方便啦!”尹海祥笑著接過了王志軍的話頭。
目前,平定縣共有317個行政村,自2015年陽泉市電子商務商會成立以來,商會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在全縣基本實現了網點全覆蓋,目前已經建成電商體驗店293家,全縣4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開設電商體驗店20家,未開設體驗店的村裏設立10名信息員,通過村級終端實現了信息互通,可及時優先收購、代銷貧困村的特色農産品。
兩年來,京東陽泉體驗店、山城速購、三晉特産網等行銷平臺,為當地的紅薯、花椒、莜面、小米、黃瓜幹、平定砂鍋等産品打開了銷路,累計銷售額已達數千萬元。
與此同時,陽泉市以電商服務站點為基礎,開展相關培訓,兩年來共舉辦近百場電商業務培訓,培訓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幹部、貧困戶等2200余人次,讓大家有了脫貧的信心,更找到了脫貧的門路。
一聲剎車,綠色的郵政車停在了王志軍家的小院門口。大夥相互幫襯著把貨搬上了車。
王志軍和尹海祥目送車子走遠,車上滿載著農産品,更載著他們的致富夢。(山西日報記者 蘇曉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