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2018 鄉村振興戰略怎實施

發佈時間:2018-02-22 09:02:50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和全國一樣,鄉村振興成為激蕩在三晉鄉土大地上最為動人的夢想,成為迴旋在2000多萬山西農民心中最為深切的期盼。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未來鄉村描繪了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藍圖,將農業農村發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全面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擘畫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未來。

  開年之初,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為我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路徑。

  農業供給側改革夯實了鄉村振興基礎

  2017年,山西實現了農業農村的新發展。山西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三農”工作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扭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了新步伐,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2017年,糧食生産綜合能力穩步提升,全年糧食總産量129.99億公斤,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日益豐富。伴隨著人們對農産品高品質、多品種的需求,玉米、小雜糧、水果、乾果、蔬菜、藥材、飼料作物等種植比例進一步調優。

  2017年,山西省農業生態産品和服務供給不斷增加,一批集中醫保健、功能食品、康復療養、森林康養等健身産業正在形成,一系列功能保健食品和藥食同源産品不斷出新。以雜糧、紅棗、核桃、黑枸杞、沙棘、紫蘇等為原料開發的40多個系列數百個品種功能産品受到市場青睞。

  2017年,山西省相繼出臺《加快推進山西農谷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壯大新産業新業態加快城郊農業發展的意見》《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等,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和項目的落地,山西農谷、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樣板區等向世人展露新顏,有機旱作農業、城郊農業、功能農業穩步發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加快。

  2017年,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發生率首次降到4%以下。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民生顯著改善,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0.5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2萬人。

  農業正在變強、鄉村變得更美。2017年,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宜居示範”四大工程取得新成效。隨著林業“六大工程”,太行、呂梁“兩山”生態修復及七河生態流域治理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宜居鄉村點綴山水間,農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新動能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新引擎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既要登高望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要頂層設計,又要從小做起;既要高顏值,更要富內涵。

  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對於山西來説,鄉村振興是轉型發展的應有之義,更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山西省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短板在“三農”。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發展品質不高,發展動能不足依然是農業農村的突出問題。

  如何發揮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山西農業一直在尋求突破。

  山西農谷的創建成為著名的阿基米德支點。山西農谷管委會主任、太谷縣縣長劉偉告訴記者,山西農谷的大數據平臺、雙創平臺等數字化平臺將引領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番茄小鎮、草莓矽谷、種豬基地等産業性項目將帶動2萬多農民致富。最近,山西農谷準備申報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可以預見,農谷將成為現代農業示範園、農業科技新高地、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引領山西省農業高品質發展。

  而1月30日山西省出臺的《支持山西農谷建設若干政策》更是讓人期待,未來的農谷將通過土地、科技、人才、財政、金融、機制等六個方面的政策支持實現創新融合發展,良好的發展環境將增強農谷發展動力,成為帶動山西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2018年初,運城蘋果、忻州雜糧、朔州市雁門關草食畜、呂梁核桃、晉西北沙棘、太行有機小米等特色農産品産區成為山西省首批6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太原市南部城郊農業、陽曲縣有機旱作穀子、大同縣黃花菜、廣靈縣食用菌、岢嵐縣絨山羊等20個産業園被確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這些農特區和産業園的創建,在更深層次上吸引和集聚了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將有效解決我省農業小散軟的問題。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我省山多、林少、水缺、地薄,生態環境先天不足,再加上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欠賬較多,農村路、水、電、氣、暖、通信、公交等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運營不正常等問題依然存在。好在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奮力追趕,太行山、呂梁山基本綠化,“七河”流域生態正在修復,農村基礎設施逐步改善。2月5日,中辦國辦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更是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準指明瞭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重構鄉村社會新秩序廓清了思路。當前,我省的農村改革雖取得了新突破,但有些地方“三基”建設薄弱,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欠缺,有些鄉村公共服務還不到位。鄉村善治,應作于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完善高效的鄉村治理體系會讓農村成為和諧善治的農村。

  關鍵是農業農村現代化

  夢想無疆,鑿路前行。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品質興農之路、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走鄉村善治之路、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七條道路”不僅引領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也為鄉村振興賦予了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深厚內涵。

  2018年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年,也是“農業品質年”。今年省級財政將拿出15億元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廣袤的鄉村大地正在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山西省人大代表申晨芳是長治市長子縣方興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也是長子縣助民合作社的社長。方興現代農業園是集“生態、綠色、科普、旅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被確定為農業部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園,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申晨芳認為,“制度性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只有從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鄉村振興的步伐才會更加堅實。”

  誠如斯言,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因此,注重當前和長遠結合,尊重農村發展規律和農業變遷趨勢,充分考量廣大農民的物質精神需求,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才能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的發展佈局。

  ——科學制定戰略規劃。科學規劃主導産業、鄉村風貌、文化特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支撐政策體系。

  ——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實施六大有機旱作農業工程。支持長治市和五個縣整建制建設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區。重點開發功能食品和藥食同源産品,支持忻州建設優質雜糧示範區和國家級雜糧産地交易市場。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抓好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助推休閒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遊發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抓好3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試點縣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農村風貌管控。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高標準建設山西農谷。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建立一批示範基地,推進一批農業産業化項目。

  ——集中力量攻克貧困。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打造脫貧特色縣,鞏固提升摘帽縣。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大力實施貧困村産業扶貧提升工程。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2018年確保26個貧困縣摘帽、2200個左右貧困村退出、61萬貧困人口脫貧,實現脫貧攻堅連戰連勝。

  因時而變、因時而新。讓美麗鄉村成為中國的生動底色,最關鍵還要靠人。眼下,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一批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家庭農場主、合作社理事長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創業者大量涌現……這些新“農人”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相信不久的將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一定會變成現實。(山西日報記者 王秀娟)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