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長治市平順天臺庵入圍全國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終評

發佈時間:2018-03-06 09:35:25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平順天臺庵入圍全國古跡遺址保護項目終評

  日前,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評選活動”揭曉終評成果,全國共有16個項目進入終評。長治市平順縣王曲村天臺庵修繕保護工程入圍,這是山西省唯一的入圍項目。天臺庵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天臺宗殿堂,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始建於唐天祐四年(西元907年),現僅存正殿彌陀殿一座,是我國僅存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之一。

  本屆評審活動的對象為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的文物本體保護項目,于2017年10月30日啟動。初評採取函審、實名投票的形式,評委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單位、理事個人和部分文物建築保護專家擔任。根據《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評審章程》,參評項目由業主單位申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單位、會員單位以及文物建築專家推薦。經審核,評審活動辦公室遴選出36個候選項目進入初評,並最終從36個初評項目中挑選出16個項目進入終評。

  天臺庵位於平順縣王曲村中,總佔地面積約45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現存彌陀殿一座、唐碑一通,彌陀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單檐歇山筒板瓦頂,是院內現存的唯一建築。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此次我省唯一入選的項目,天臺庵的文物價值較高,其內部的彌陀殿年代公佈為唐代,是我國僅存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之一。早在2014年,《山西省平順縣王曲村天臺庵保護修繕工程》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並列入“十一五”規劃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項目。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天臺庵的修繕工程中,儘量保留舊構件,對大量劈裂殘壞的鬥、栱修補加固,缺失者按原制補配,修補被後人裁鋸的栱件。對梁、柱等承重構件的補強加固採用傳統技術和已被證實可逆的技術、方法。特別是在堅持傳統工藝、傳統技術、尊重地方做法等方面,較好地保護和傳承了傳統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修繕期間,文博工作者還分別在脊槫下和飛子上發現五代創立天臺庵和彌陀殿、金元明清維修殿宇的題跡,判明瞭大殿的創建年代。根據題記年代對照唐五代建築,對大殿原狀結構進行了復原研究,並製作了復原模型,撰寫了研究論文,對研究唐代古建築的營造和形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山西晚報記者 孫軼瓊)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